作者:胡波(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研究員、“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
今年五月,美日印澳在東京召開“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上宣布推出一項海上安全新倡議——“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IPMDA),宣稱以打擊“非法捕撈”為目標實現海上信息共享,并聲稱此倡議將提升太平洋、東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各國的海域監控能力,以“維護自由而開放的印太地區”。盡管在對外的正式文件中刪除了針對中國的措辭,但美國相關官員、媒體和國際觀察家等普遍認為,該倡議針對中國。
(資料圖片)
IPMDA是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少有的“帶牙齒”的舉措,卻單單針對中國的漁船,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漁船被外界賦予如此高的國際影響和戰略地位。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所謂的漁船非法活動只是借口或托詞,該倡議的根本目的是動搖或剝奪中國利用海洋的正當權利,旨在通過輿論和外交手段破壞中國海洋強國建設及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并企圖以漁業信息分享等非傳統安全合作為起點,構建針對我國海洋活動的全面情報信息網絡。具體主要有如下內容:
首先,“污名化”中國漁船。IPMDA的設立已經在國際上給中國漁船扣上了不遵守規則、破壞環境和漁業資源的帽子。隨著其具體實施,美日印澳會繼續加大對中國漁船“非法捕魚”的炒作,在國際上營造“中國漁船無處不在”的印象,塑造“中國漁船破壞漁業資源及環境”、“中國通過漁船脅迫其他國家”和“中國漁船在其他國家管轄海域非法活動”等話題,給中國漁船貼上負面標簽,妖魔化中國海洋活動,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IPMDA打著自由開放的旗號,卻刻意針對中國,這顯然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3條規定的合作精神,也與國際上的區域合作實踐相悖。
其次,IPMDA有意混淆漁民的個體責任和國家責任的關系。在捕魚問題上有詳盡的國際公約,國內立法也有包括漁業法、漁業法實施細則、遠洋漁業管理規定、漁業全國檢驗條例、漁業全國登記辦法、遠洋漁船監測管理辦法在內的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規,立法上中國已經盡了審慎義務。近年來,中國還在公海自主休漁,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仍“揣著明白裝糊涂”,將所有中國漁船都當成是中國實施國家戰略的平臺。
再次,給中國涉海外交制造摩擦。客觀地看,IPMDA主要依托的是民間技術和現有的數據資源,未必能對中國構成直接的軍事威脅。其對美國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外交和戰略層面,美國等國基于數據信息的外交操作和輿論炒作,通過進一步放大“中國威脅”在國際上制造對華恐慌和焦慮,意圖從根本上解構中國海洋活動的合法性。即便不能完全達到目的,這些虛假信息和片面敘事,也可能給中國外交和國際輿論制造更多的摩擦和干擾。借助這個抓手在中國與“印太”其他國家間制造無謂的摩擦及糾紛,惡化、毒化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正是其目的所在。
最后,強化情報分享,做實“印太戰略”。雖然頗為高調,但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本質上仍是一個對話平臺,有實質內容的東西不多,而且有忽視“印太地區”其他國家的問題。而IPMDA正好是一個抓手,美國等國希望通過信息分享充分調動區域內國家跟隨“印太戰略”的積極性。“四方安全對話”目前尚未建立情報共享機制,但四國現有的雙邊協議已為情報共享合作奠定了基礎。在雙邊協議基礎上,美日印澳通過“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這類民用框架加深四國之間的信息共享及合作,為進一步建立四國軍事情報共享機制探路。更重要的是,美日印澳將會打著為地區提供國際安全公共品的旗號,拉攏其他國家主動或被動地參與,逐漸形成事實上針對中國的情報或信息共享網絡。此外,如果再與其所謂的執法合作相配合,還會從行動方面直接對中國的海洋活動構成挑戰。美國所謂“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戰略,實際上是要構建充滿冷戰思維、以戰略圍堵和制衡中國為核心目標的排他性對抗性小圈子。
為此,美國將通過技術合作、輿論造勢、敘事競爭和外交網絡等手段推進“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計劃。美國聲稱IPMDA將充分利用現有的AIS、遙感和無線電等商用數據,整合與擴展位于印度的印度洋信息整合中心、位于新加坡的信息整合中心、澳大利亞資助在瓦努阿圖設立的太平洋融合中心,以及太平洋島嶼論壇漁業局在所羅門群島的區域漁業監控中心等四個信息中心的數據。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打算向美國鷹眼360公司購買其天基無線電檢測系統獲得的船舶監控信息,并通過美國海軍的“海洋視野”平臺等渠道向其伙伴國發布數據。
9月以來,美國《紐約時報》和專司炒作中國海洋威脅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等媒體及智庫開始造勢,撰寫了多篇污蔑中國漁船行為的文章,夸大中國漁船的活動及對海洋環境甚至地緣政治的影響。近年來,美國將炒作的重點轉向遠海大洋,以期調動更多的成員來牽制和對抗中國。跟隨中國遠洋漁船的足跡,美國的炒作已經遍布全球,在全球各大海洋制造虛假信息和謠言。
IPMDA本身就是美國等國敘事競爭的重要部分,其手法大致與前些年炒作中國南海行為如出一轍:先是通過輿論將中國塑造成破壞地區規則及和平穩定的麻煩制造者,然后在外交上不斷重申強調,最終在輿論和外交上形成一種流行的話語現實。可以預計,在輿論炒作的基礎上,美國下一步將會發起新一輪外交攻勢。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05日?12版)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違背合作精神 制造海洋摩擦——起底“印太2022-12-05
- 有機肥中的生態智慧——東方永續農業的西方2022-12-05
- 環球熱議: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公告2022-12-05
- 寧夏累計外送電量超6000億千瓦時 環球熱推薦2022-12-05
- 2月3日哈爾濱市新增515例新冠病毒陽性感染2022-12-05
- 快看點丨越南首富給恒大汽車上了一課2022-12-04
- 持續改善DeFi生態 Fintoch守護使用者資金安全2022-12-04
- 與Morgan Stanley聯手 金融平臺Fintoch強2022-12-04
- 思創醫惠大股東存在變更可能 部分投資者可2022-12-04
- 哈市醫保部門多措并舉保障民生 助企業紓困2022-12-04
- 國信證券:美聯儲加息路徑企穩 港股回購數2022-12-04
- 黑龍江省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2022-12-04
- 銀行信貸結構變了!面對充滿挑戰的外部經營2022-12-04
- 環球熱訊:產銷逐月穩健增長 宇通客車11月2022-12-04
- 元宇宙大放光彩 十八數藏舞臺廣闊|數字藏2022-12-04
- 熱門:國聯股份跌停之際,淺談其投資價值2022-12-04
- 熱訊:世界杯球員的身價由什么決定?|思維2022-12-04
- 4日,哈爾濱地鐵這些車站恢復運營-全球頭條2022-12-04
- 今年有47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12-04
- 中國航天員乘組完成首次在軌交接2022-12-04
-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歸州鎮彭家坡村吒溪河鄉2022-12-04
- 兩大倡議引領中歐務實合作|天天播資訊2022-12-04
- 全球頭條:2022年50億規模以上量化私募情況2022-12-04
- 環球今亮點!關于調整哈爾濱市香坊區社會面2022-12-04
- 哈爾濱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關于進2022-12-03
- 世界關注:方艙醫務人員眼中的志愿者:你們2022-12-03
- 穿越牛熊的投資案例分析:三個維度選品雙向2022-12-03
- 連花清瘟等中成藥說明書存在“錯別字”?專2022-12-03
- 珠海引才高校行向全球英才發出邀約-今日最2022-12-03
- 精選!湖南藍山村里娃 課余生活很精彩2022-12-03
資訊
焦點
- 首次超過美國 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338所中國大學上榜
- Meta市值縮水至2017年水平 扎克伯格身價排名跌出全球前十
- “雙11”成立自營物流公司 菜鳥回應:消息不實
- 瑞信(CS.US)CEO發表備忘錄 試圖讓市場相信其財務穩定性
- 財務大臣重申捍衛日元立場 日本央行9月政策會議摘要提及政策轉向
- 英國迎來黃金搶購潮 新政府“迷你預算”刮起恐慌風暴
- 高盛:美國家庭和外國投資者將分別凈拋售1000億美元股票
- 違約概率飆升至至少10年來最高水平 百年銀行巨頭瑞信被傳“爆雷”!
- 美聯儲在加息速度問題上已現分歧 市場Q4能否扭轉頹勢?
- 進一步加碼全球黃油市場 威士蘭乳業收購新西蘭乳企Canary F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