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以價換量 多家銀行打響消費貸角逐戰
降利率、提額度、延期限……在政策暖風和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驅動下,消費貸正成為商業銀行角力的方向。記者近日獲悉,包括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蕭山農商行等多家銀行先后通過限時優惠、發放優惠券、免息券等方式瘋狂攬客。對此,業內專家表示,消費貸“以價換量”不可持續,應通過差異化的產品設計和數字化轉型,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打造生態閉環。
多家銀行消費貸現“地板價”
《經濟參考報》記者21日從北京銀行豐臺區某支行獲悉,該行“消費京e貸”利率根據客戶資質來定,一般工作穩定的央國企職工等,配合優惠券使用的話,最低利率為2.65%,一般額度為50萬元,滿足條件的話可以超50萬元。“前幾天曾低至2.5%,目前額度已經沒了,未來不知道還有沒有。”該行工作人員透露,3月初“消費京e貸”的最低利率還維持在2.78%。
寧波銀行App顯示,消費貸利率優惠券每周三10點開啟秒殺活動,包括2.8%固定利率優惠券、5折利息折扣券、90天免息券,參與“去提額”,額度平均提升1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該活動標簽為“存客周周秒”,而此前2.8%至3%的利率優惠只針對新客。記者獲悉,寧波銀行“寧來花·直接貸”消費貸利率最低降至2.49%。消費貸利率根據每位客戶資質等綜合評定,2.49%的低利率是個別優質客戶資質和秒殺券等優惠的疊加,低利率有條件約定,例如新客、在一定時限內申請等。
此前不久,江蘇銀行也打出了“限時尊享優惠年化利率”的標語,推出最高100萬元額度、最長3年期且年化利率低至2.58%的消費貸產品。
除城商行外,多家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也在行動。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紛紛下調消費貸產品利率,近日消費貸利率已降至“2”字頭。例如,建行“建易貸”活動期間最低年化利率下探至2.85%;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近期推出的消費貸產品年化利率從2.85%起步;郵儲銀行“郵享貸”更是限時給出2.78%至12.4%的參考年化利率(單利)區間。
另外,近期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也針對旗下消費貸產品推出限時優惠券,前后不足半個月,利率優惠相差近10個基點。其中,民生銀行消費貸審批額度為30萬至100萬元,最新利率為2.65%;招商銀行“閃電貸”通過發放利率券,部分客戶利率低至2.68%。
“本輪消費貸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需要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告訴記者,在銀行發力零售同業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銀行開展消費貸利率下降,不僅是為了更好地營銷客戶、提高市場占有率,而且是為了更好地支持居民消費、服務擴大內需、推動經濟恢復增長。
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看來,本輪銀行消費貸利率下降,一方面是預期未來政策和市場利率下行,另一方面是由于商業銀行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各銀行都在積極提高市場份額。“未來,消費貸將繼續保持利率走低態勢,以價換量的態勢會延續。”盤和林表示。
多場景發力,攬客戰漸濃
近日,中辦、國辦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金融多舉措支持消費。此后,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優化資源配置。
在政策的加持下,多家銀行紛紛推出消費金融促進方案,深入多元場景助力消費。建設銀行發布的《消費金融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強覆蓋消費全領域的綜合金融服務,要在消費全領域持續推進信貸產品創新。該行推出“養易貸”專項貸款產品,融入銀發經濟、首發經濟、冰雪經濟等消費熱點領域。
郵儲銀行在《提振消費擴大內需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升服務能力,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推進白金卡權益升級。中國銀行則推出“萬千百億”惠民行動。在新興消費領域,該行提出,積極服務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金融服務和場景深度融合,支持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另外,中信銀行與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展開深度合作,推出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為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提供“0首付”“超低首付”等便捷貸款方案。
對此,金融監管總局此前明確,金融機構要圍繞擴大商品消費、發展服務消費和培育新型消費,豐富完善金融產品和服務。針對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場景,量身定制金融產品,更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不斷強化數字賦能,增強消費金融服務的適配性和便利度。
在業內專家看來,當消費貸利率無限接近銀行資金成本時,消費貸競爭必將逐步從“價格戰”轉向綜合服務的比拼。“目前,部分銀行的消費貸額度已高達100萬元,期限也在延長。”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未來,針對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場景,可能會進一步放寬額度和期限限制。
“消費貸競爭將逐步從‘價格戰’轉向消費場景等綜合服務的比拼,機構將著重打造自營獲客能力、優質場景挖掘能力以及先進科技能力。”對此,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未來銀行會更加注重細分場景的拓展與挖掘,結合政策所引導的消費方向,及時調整消費貸產品的具體細則,并持續擴大場景生態的“朋友圈”。
低門檻帶來的風險與挑戰
在傳統信貸業務收縮,尚未有更好資產投放渠道的背景下,憑借獲客流程短、容易上量的優勢,消費貸自然成為銀行較好的發力方向。不過,在業內專家看來,隨著客戶越來越下沉、積累的不良負擔越來越重,消費貸業務會逐漸分化,“以價換量”或將難以為繼。
“銀行不應該低于資金成本釋放消費貸,不能只賺吆喝不賺錢。”盤和林認為,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是不一樣的,科技企業可以燒錢研發,但金融機構本身就是從資源配置中獲利的企業。不然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這些業務增量的價值有待思考,因為和互聯網企業不同,金融業客戶的黏性并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在大力開展消費貸業務的同時,如何防范過度借貸、資金挪用、不良率攀升呢?“消費貸相關政策一再放松,可能會導致跨市場套利現象,例如部分消費者可能將低利率的消費貸資金違規用于償還房貸、投資股市等限制性領域。”有業內人士坦言。
“銀行消費貸利率降低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消費成本,但如果利率過低勢必降低銀行凈息差,不利于銀行盈利和可持續發展。”對此,婁飛鵬認為,銀行需要針對消費貸借款人的資信狀況等進行差異化利率定價,并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等更好地服務居民消費。同時,在數字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銀行需要積極打造場景,構建生態,通過生態化、場景化金融更好地服務居民消費。
在專家看來,消費貸獲客需避免陷入“價格戰”,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不追求簡單的規模增長和市場份額提升,應將貸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強商業可持續性;同時,提升服務質量,通過差異化的產品設計和數字化轉型,提升客戶體驗。銀行還可拓展消費貸場景,與電商、旅游等行業合作,打造生態閉環,提升綜合收益能力。在控制風險方面,銀行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精準評估客戶資質,在貸款前端防范風險,謹防不良貸款率抬頭。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