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祿勸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板栗種植產業,不僅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還走出了一條具有祿勸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祿勸地處滇中北部,擁有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板栗的生長。據統計,全縣板栗種植面積已達26.2萬畝,目前掛果面積15.3萬畝,總產量高達3.6萬噸,產值超過2.74億元。板栗產業覆蓋了1.54萬戶農戶、4.62萬人,其中帶動脫貧戶6828戶、18057人,年戶均增收達到5600元,成為當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柱。
崇德街道角家營社區小緝麻村的陳建軍一家種植板栗已有10年之久,現50畝板栗均已進入了豐產期,年產量基本穩定在12噸左右,僅板栗一項每年就能帶來12余萬元的經濟收入。“前些年,我們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收入不穩定。現在有了板栗產業,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紅火。”陳建軍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期待。他相信,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祿勸的板栗產業會越做越大,成為更多農戶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崇德街道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推廣“支部+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組織群眾共同發力,發展經濟效益好的板栗產業。街道現有板栗種植面積24460畝,掛果面積18586畝,畝產量可達3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10元計算,每畝收入3500元,平均每戶可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在板栗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祿勸注重科學種植與管理,通過聘請省市專家實地調研,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方案,實施病蟲害防治、施肥、修剪等提質增效措施。特別是2024年,板栗提質增效項目進入全防全控階段,通過人工與無人機結合的立體噴灑方式,有效控制了病蟲害的發生,預計板栗產量將提升10%至20%,價格每公斤也將提升1元至2元。
除了種植技術的提升,祿勸積極探索產銷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位于屏山街道的六江社區農林產品交易中心,占地25畝,建有7500立方米庫容的冷庫,為板栗提供了專業的收儲銷售平臺。交易中心不僅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入駐,還通過一站式服務,包括原產地當日收購、交易場所、免費篩撿選果等,大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目前,祿勸板栗的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多個城市,因品質優良、口感香糯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隨著板栗產業的不斷發展,祿勸積極探索板栗產業與食品加工、生態旅游、民俗文化、電子商務等有機融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創建鄉村振興示范點、舉辦網絡直播、參加各類展會等方式,不斷提高“祿小勸”林特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中,“云龍牌”“云杉牌”板栗已獲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正在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進一步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一顆顆小小的板栗正悄然成為推動祿勸經濟發展的“金果果”,不僅為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更為鄉村振興描繪出一幅幅富民強村的綠美畫卷。(孫文鮮張開海武順宇)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