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實地探訪多家險企系養老社區發現,險企近年來大力布局、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涌現的養老社區,正在讓養老變享老的理想照進現實。住進養老社區的長者們,不僅有了更豐富多元的文娛生活,還有了專業的照護和完備的醫療配套服務。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險企推進險養協同,閉環式投資參與銀發經濟,可以賦能銷售場景,促進主業協同;在保單銷售之外,在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環節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構建第二增長曲線。
享老的養老社區居民
眼下正值春日繁花盛開之際,在泰康之家·楚園的花園里,十幾位銀發長者正在專注地寫生,記錄下眼前的春色。85歲的謝奶奶用畫筆在調色盤里蘸了幾下,畫出幾朵淡粉色的花朵和若干個粉橙色的花苞。
據謝奶奶介紹,自己與愛人都是武漢大學的退休教授,幾年前入住了泰康之家·楚園。對于自己的養老社區居民生活,謝奶奶感到十分滿意。“孩子們不在身邊,自己和老伴兒在家里沒人照顧,家距離醫院也比較遠,年齡大了住進養老社區很安心。”謝奶奶說。
“這里醫療很方便。另外就是社交,有很多同齡人,大家素質都比較高,很談得來,吃得省心,不用管一日三餐,有很多文藝活動,教我們唱歌的老師都是音樂學院畢業的。”謝奶奶說,她素來愛好唱歌、唱戲,在養老社區,經常會有與湖北京劇院和武漢歌舞劇院的老師互動的機會,這些家里比不上。“所以說是享老,另外還可以學東西。養老社區會舉行交流分享活動,我就在這樣的活動上講過‘神秘實驗室’。”
據泰康之家·楚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泰康保險集團在湖北武漢打造的大規模、全功能、國際標準旗艦養老社區,泰康之家·楚園已入住居民約770位,可以為長者提供獨立生活、協助生活、專業護理、記憶照護等一站式連續性醫養服務。
記者從泰康保險集團了解到,早在2007年,該公司便開始探索保險與養老實體相結合的商業模式。目前,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已布局全國36城43個項目,實現22城24社區連鎖運營,入住居民超1.6萬人。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表示,2025年底,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在住居民有望超過2萬人,泰康之家有望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居住人數最多的連鎖養老服務機構。
近年來,諸多大中型險企紛紛加速布局養老社區。沿著險企逐鹿養老社區的軌跡可以發現,各家公司的進度不同,模式也有差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大致可分為重資產、輕重資產結合和輕資產模式。重資產模式一般是自建社區,輕資產模式則主要是通過租賃、改造物業的方式設立養老社區,像泰康保險和中國太保等均是重資產模式的代表,大家保險等則是輕資產模式的代表。
通過實地探訪多家險企系養老社區,記者發現這些社區有不少共同點,比如大量配備的適老化設施、配比科學的養老餐食、豐富多元的文娛活動、黑科技感滿滿的健康醫養設備、便捷的護理和醫療體系等均是標配。對于老年人來說,“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快速轉診”的便捷就醫服務更是重中之重。
以泰康之家為例,該機構逐漸形成“一個社區、一家醫院”的醫養融合模式,在養老社區配建康復醫院,打造“緊急救助-健康管理-老年康復”三重防線。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執行院長王志華向記者介紹,在醫養融合方面,該醫院與泰康之家·楚園及康復醫院緊密合作。“重癥患者直接轉到我們這里來,接受的是全流程化服務。每個月定期會有專家在養老社區坐診。”
險企競逐養老風口
諸如此類的養老社區近年來在全國陸續投入運營,成為險企加速深入銀發經濟的寫照。
銀發經濟已成為生機勃勃的未來經濟。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3.1億,占總人口22%。老齡化催生了規模可觀的銀發經濟。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測算,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達7萬億元,占GDP比重6%,2035年將達到30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5.7%,有著穩定的成長邏輯和顯著的行業紅利。
險企通過布局養老社區和養老產業,成為銀發經濟的深度參與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記者表示,保險業響應國家發展養老服務產業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戰略方針,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產業符合國家養老發展規劃布局。在2022年之前我國養老保障的第三支柱整體上缺乏國家稅優政策支持的情況下,保險業從養老社區建設的角度切入到了國家養老保障體系的構建之中,成為十多年來我國商業保險公司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解決養老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徑,在社會上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反饋,也為壽險業的持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
“保險公司建設經營養老社區是個多贏的選擇,保險公司的長期資金有了一個很好的投資渠道,社會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可以到保險公司的養老社區享受老年照護,獲得一個幸福快樂安全的晚年,緩解了政府養老院建設的負擔。”王國軍說。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陽表示,養老社區能夠提供全方位的養老保障,包括醫療護理、生活照料和精神關懷等,迎合了市場需求,同時還可以提升險企的客戶黏性。通過提供養老社區服務,險企可以增強客戶的忠誠度和滿意度,提升客戶的長期價值。
在業內人士看來,傳統保險業務主要依賴利差、死差、費差這“三差”盈利,而在“保險+康養”的險養協同模式下,險企正在探索更加多元的價值創造路徑:通過加入養老服務,增強保險產品吸引力,提升新業務價值,賦能保單銷售和保險主業;通過規模化專業化服務采購和運營,在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環節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助力構建第二增長曲線。
在多家公司2024年報發布會中,“康養”“養老”成為上市險企頻頻提及的關鍵詞,各家公司在養老賽道上都有新動向和新成果。例如,中國人壽已在全國15個重點城市布局18個機構養老項目。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董事長蔡希良表示,將持續推進“保險+康養”生態體系建設,加強與大健康、大養老服務供給企業合作投資,成為銀發經濟的重要參與者、供應者。
“2024年,公司全面加速康養生態布局,完善‘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旅居養老’的養老生態。同時,整合內外部優質醫療資源,面向客戶提供覆蓋疾病預防、看病就醫、海外醫療等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新華保險副總裁秦泓波表示,“機構養老方面,去年共部署16個城市21個社區。”
多層次養老短板待補齊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養老呈現“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險企雖然對養老產業進行了布局,但險企旗下養老社區通常有著較高的入住門檻,注定是少數人的選擇。
在此格局下,九成的養老需求來自居家養老。居家養老通常面臨生活起居難、出行社交難、日常就醫難、安全急救難、康復治療難、專業護理難等問題。而在目前的市場上,分層次的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還遠遠不夠,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特別是普惠群體的需求尚難,亟須構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同時,還需要解決專業養老人才隊伍建設的不足和掣肘。
值得一提的是,居家養老越來越多地被險企提上日程。例如,在居家養老方面步伐邁得最早的中國平安,已全面形成“醫、護、住、樂”聯體模式。截至2024年末,該公司累計簽約服務供應商超150家,覆蓋全國75個城市。2024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五個城市同步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活動。新華保險也在2024年推出“新華安”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監測、適老改造、便捷生活、居家上門等服務,在全國十幾個城市已經落地。
業內人士表示,險企扎根銀發經濟領域,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不僅需要國家政策支持,更需要自身在養老金儲備、養老社區建設、專業人才培養、相關服務標準制定等方面發力。銀發經濟是風口,也是一場考驗長期主義的“耐力賽”。
“養老服務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工種比較復雜,更多科技設備的應用會使得整個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都得到很好的改善。”泰康之家副總裁兼養老社區事業部總經理徐曉歡對記者表示。
“今年我們重點推進的事情就是智慧護理工作。”徐曉歡說,“長期來看,護理人員是稀缺的,愿意從事這個行業的年輕人不多。所以將來在長期護理方面,會有機器人代替護理人員的趨勢。人工智能、知識庫和大數據會為我們整個醫養融合的服務提供更高的價值。”
同時,防風險也是險企深入參與銀發經濟的重要課題。“盡管當前我國養老社區市場繁榮,成效顯著,廣受贊譽,但也面臨著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多種風險的侵襲。為促進我國養老社區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保險業應加強制度規范,及時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王國軍說。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實探險企系養老社區 看“險養協同”如何深2025-04-19
- 江蘇銀行2024年年度報告發布:穩中求進書寫2025-04-19
- 平安銀行入選標普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鑒(中2025-04-19
- 江蘇銀行2024年年度報告發布:穩中求進書寫2025-04-19
- 平安銀行入選標普全球《可持續發展年鑒(中2025-04-19
- 阿根廷引入中國機器人促圍棋推廣2025-04-19
- 探訪人形機器人:機器人“神秘跑者”2025-04-19
- “藍色起源”送全女性乘員入太空2025-04-19
- 廣東推進“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應用場2025-04-19
- Vlog|未來感滿滿!“黑科技”帶來消費新生2025-04-19
- Vlog|未來感滿滿!“黑科技”帶來消費新生2025-04-19
- 全球首次,開跑在即!“人機共跑”馬拉松看2025-04-19
- “首臺首套”密集發布 高端裝備彰顯科技實2025-04-19
- 智慧化提升養老服務品質2025-04-19
- 智慧化提升養老服務品質2025-04-19
- 政策多管齊下 護航獨角獸企業“高跳快跑”2025-04-19
- 新華全媒+|八仙過海 全球首個“人機共跑2025-04-19
- 政策多管齊下 護航獨角獸企業“高跳快跑”2025-04-19
- 第五屆消博會丨“智能伙伴”亮相消博會2025-04-19
- “突圍”人工智能,山東構筑堅實算力基礎2025-04-19
- 九部門聯合發文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惠民2025-04-19
- 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2025-04-19
- 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2025-04-19
- 中國車企2024年效益向好 紛紛加碼研發2025-04-19
- 超500億件!快遞折射中國經濟動能2025-04-19
- 構筑公眾參與的科普創新生態2025-04-19
- “鋼鐵俠”VS“小精靈”!機器人馬拉松誰跑2025-04-19
- 構筑公眾參與的科普創新生態2025-04-19
- 構筑公眾參與的科普創新生態2025-04-19
- 構筑公眾參與的科普創新生態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