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零時起,原在雙流國際機場運行的國際客運航班全部轉場至天府國際機場運行,港澳臺地區客運航班臨時轉場至天府國際機場運行。轉場初期,天府國際機場開通30余條國際、港澳臺地區航線。
在天府國際機場通關流程是怎樣的?海關、邊檢等升級了什么樣的措施保障大家的便捷通行?轉場初期,對走錯機場、晚到誤機旅客有沒有專門的補救措施?3月26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天府國際機場一探究竟。
海關:
【資料圖】
海關衛生檢疫與手提行李“一站式”監管
3月26日凌晨3點11分,隨著來自柬埔寨的KR961航班平穩降落,標志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國際航線正式通航。首架入境航班50名旅客3點26分到達海關衛生檢疫區,僅用時46分鐘就完成所有通關環節,其中單名旅客在海關體溫監測、健康申明卡驗核、手提行李過機檢查環節僅用時30秒。
記者了解到,成都海關通過加大科技裝備投入、優化監管流程,大幅提升通關效率和通關體驗,推動“智慧海關”在天府國際機場落地實踐。其中,集成4個通關環節的一體化智能閘機、智能協運機器人和AI2000HS行包/貨物智審系統等3項智能化設備為全國航空口岸首次規模化投入應用。
在入境海關監管區域,14條衛生檢疫一體化智能閘機整齊排列,旅客使用提前填報的海關健康申明卡二維碼即可“秒速”通關。“我們在智能審圖+先期機檢的基礎上,探索打造了海關衛生檢疫與手提行李‘一站式’監管模式,旅客在通過智能閘機的時候,手提行李同步、托運行李同步接受預檢。除特殊情況外,絕大部分旅客取到托運行李后就可以直接離開了,無需再次到海關接受行李檢查。”成都海關相關人員介紹。
“這次出境我的手提行李只經過了一次機檢,不用再像以前需要在海關和安檢分別過機,特別方便。”正在出境區域接受行李檢查的旅客說。在出境區域記者還看到,一個忙碌的智能協運機器人正在將機檢異常的行李運送至海關查驗間,這是海關在以機器代替人工上的創新嘗試。
邊檢:
首創智能人工驗證臺,集多國語言轉譯、生物信息多樣化采集于一體
記者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口岸邊檢出入境查驗大廳看到,整個區域共設置有42條人工查驗通道、63條快捷查驗通道,搭乘國際航班抵離的中外旅客正在有序通關,今天預計將有3500余名旅客和30余架次航班從這里出入境。
為積極穩妥做好天府國際機場口岸對外開放后的出入境邊防檢查工作,成都邊檢站科學制定“一市兩場、一站兩點”勤務組織運行方案。同時,在國內首創集多國語言轉譯、生物信息多樣化采集于一體的智能人工驗證臺,可實時、準確地提供143個國家和地區、總計50種語言面對面翻譯服務,方便執勤民警與旅客交流溝通。
此外,成都邊檢站創新設置低工位“特別通道”,配置高度可升降的查驗設備,滿足兒童、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通關需求;在邊檢入境查驗大廳開設專門的過境免簽辦理窗口,實施過境免簽前置審核,優化旅客臨時等候區設置,為符合條件的外國旅客快速審核辦理24小時、144小時過境免簽手續。
機場公交專線全天運行5條線路
間隔30分鐘滾動發班
轉場后,為保障旅客順暢抵離,天府國際機場采取了哪些措施?
據了解,成都市政府組織牽頭成立了天府國際機場公共交通保障專班,下設交通組、東部新區組和機場組3個工作組,全面提升天府國際機場公共交通通達能力。
天府國際機場協同各運營保障單位持續優化接駁機制。機場公交專線優化升級,全天運行5條線路,間隔30分鐘滾動發班,24小時覆蓋成都市區東西南北中各個方位。地鐵18號線快線37分鐘,普線44分鐘可由火車南站到達天府國際機場。長途客運現有線路已覆蓋9個地市州,并根據旅客出行需求持續拓展。機場與成都軌道集團、市公交集團分別建立了應急保障機制,確保大面積航延情況下旅客轉運。此外,配合相關執法單位加強規范出租車、網約車經營行為,方便旅客“點對點”個性化出行。
旅客可通過“天府國際機場”官網、微信小程序或航站樓內的綜合交通信息顯示屏了解各類公共交通信息。
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柴暢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