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容創作的主體,主流網絡媒體如何以AI技術賦能內容創新?人民網展區重點展示了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績單”,展出人民網首款智能硬件“AI之眼”和“自在”心理疏導大模型等相關實踐成果。央視網則聚焦展示“i學習”智能時政數據庫、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龍游神州”VR沉浸探索展等重點產品。新華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賦能底座、國際在線自主研發的全球傳播服務平臺——樓蘭平臺、中國日報數字員工元曦以及“崑崙”文化平臺、中國新聞網中新AI實驗室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也悉數亮相,開啟一場智媒時代科技與人文的深度對話。
廣西作為本次活動的“東道主”,以“從海絲古港駛向智能未來”為主線,呈現廣西在人工智能產業布局上的東盟合作成果和運用AI賦能創作的正能量作品,依托鮮活創意傳遞“AI上廣西”的澎湃動能。
在科研創新領域,中國傳媒大學類人智能體社會傳播仿真平臺、超高清視聽修復增強項目、節奏電子項目三項自主研發成果亮相,展示以技術突破驅動媒體融合的創新應用。
科技型企業更是本次展覽的“重頭戲”。從騰訊元寶、抖音豆包、快手可靈AI、阿里云通義大模型、元石科技“問小白”等大模型應用展示,到美圖AI一鍵換裝、科大訊飛多語種AI透明屏、小紅書AI翻譯等多元化AI體驗,再到商湯科技全天候智能主播“小西子”、智平方機器人咖啡角等“智能職員”上崗,集中呈現了AI技術所帶來的無限可能。
據悉,來自網絡媒體、高校院所、先行企業等18家行業代表攜前沿技術及創新應用參展,通過成果展示、新品發布、模型推介,沉浸式、交互式展示了AI賦能內容創作的優秀案例,為網絡傳播注入科技動能與正向引領,助力行業整體創新發展。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