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2月26日電 (高志苗)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朱建弟近日正為今年參會的建議作最后調整。他接受中新網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資本市場頂層設計已趨完善,關鍵在于政策落實與執行,需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
2024年出臺的新“國九條”(《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和資本市場“1+N”政策文件,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提供了清晰框架。朱建弟認為,當前“政策東風已備”。
“資本市場歸根結底要服務實體經濟,IPO(首次公開募股)節奏可適度加快,讓優質企業獲得融資支持,同時嚴控質量,避免盲目擴張。”朱建弟表示,今年將圍繞資本市場政策落地、投融資端改革等提出建議。
針對資本市場過度炒作問題,朱建弟建議,強化信息披露監管,確保上市公司信息真實透明,并加大對虛假陳述、內幕交易的處罰力度。他說,此前推動的第三方協同造假追責機制已被寫入司法解釋,未來需進一步明確各主體責任,優化民事賠償制度,為中小投資者維權提供便利。
作為會計行業從業者,朱建弟直言行業挑戰與機遇并存。當前企業財務造假手段日益隱蔽,部分企業通過關聯交易、虛增收入等方式操縱數據,導致審計風險攀升。“誠信是行業生命線,需完善信用體系,推動數字化轉型,從源頭提升數據質量。”
談及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行業沖擊,朱建弟認為,顛覆性革命已至,但機器不能替代人的判斷。審計行業需探索“人機協作”模式,利用人工智能處理數據,同時發揮專業經驗核查風險,“積極擁抱,但不盲目依賴”。
立信近年來加速國際化布局,參與跨境審計。朱建弟介紹,通過與國際網絡合作、對標國際準則,立信已為多家“出海”中企提供定制化服務。
連續擔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朱建弟,已累計提交數十份議案建議,多份獲監管部門采納。例如,推動第三方協同造假追責被納入2022年司法解釋;中國財政部針對其提出的會計師事務所職業保險建議,已啟動條款修訂與費率優化。
“履職不是提完建議就結束,更要跟蹤落地效果。”朱建弟表示,金融機構改革以及金融穩定與發展是一直關心的議題,特別是金融立法層面,希望能夠得到進一步加速和完善。希望通過金融法的制定,為金融改革開放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助力中國成為金融強國。(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