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Lyft之后,4月12日,美國網約車巨頭Uber也遞交了招股書,計劃在美國紐交所上市,證券代碼為“UBER”,最高融資是在100億美元,估值在9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之間。
Uber在2018年營收為112.70億美元,高于上年的79.32億美元,同比增42%;歸屬Uber的凈利潤為9.97億美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40.33億美元,同比扭虧。
不過,Uber并非是真正盈利,Uber在2018年的運營虧損為30.33億美元,上年同期運營虧損為40.80億美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Uber賬面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64.06億美元。
截至2018年底,Uber平臺上的平均月度活躍用戶人數為9100萬人,包含送餐服務Uber Eats的月度活躍用戶人數。
最核心的業務上,2018年,Uber打車業務總預定額(交易流水)415億美元,來自打車業務的營收為92億美元。
分地區來看,主戰場北美地區(美國和加拿大)年度營收61.5億美元,第二大市場拉美地區的營收為20億美元,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營收為17.2億美元,亞太地區營收為10.3億美元。
2017年,Uber創始人、前任CEO查爾韋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去職,COO、CFO先后離職。Uber還被調查出存在200多起不當行為。
直到2017年8月,在線旅游公司Expedia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被Uber董事會選中,擔任CEO,情況才得到緩解。
軟銀集團在2017年底斥資90億美元投資Uber,成為最大股東,持股16.3%。軟銀還是滴滴、東南亞打車軟件Grab等多家打車軟件重要股東。
2016年8月,Uber退出中國市場,將優步中國與滴滴合并,換取了滴滴的股權。截止2018年9月30日,Uber仍然持有滴滴約15.4%的股權。
如法炮制,在滴滴合并案之后,Uber將東南亞業務與Grab合并,將俄羅斯業務與Yandex.Taxi合并,換取當地企業的股權。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Uber仍持有Grab約23.2%的股權;Uber持有俄羅斯打車軟件Yandex.Taxi約38%的股權。
Uber在美國的主要對手Lyft3月29日先一步上市,該公司2018年收入21億美元,虧損9.11億美元,兩項數據都要低于Uber。目前Lyft的市值170億美元左右,較上市初期大幅下跌。
有消息稱,由于Lyft股價不被看好,Uber也大幅下調了上市估值。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