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無聲”輕食餐廳的員工正在工作。陳選斌 攝
“我想用輕食傳遞健康,以無聲服務傳遞社會溫度。”品牌創始人之一的“95后”海歸青年張笑菲談起創業初衷時,眼中閃爍著堅定。2017年,他從美國圣地亞哥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成都,從事營養健康師的工作。2021年,國內健康輕食市場爆發式增長,張笑菲敏銳捕捉到商機。因身邊聽障朋友的求職困境,他決定圍繞“無聲輕食”創業。
“他們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平等發展的機會。”張笑菲了解到,盡管社會對聽障群體的關注度提升,但他們仍面臨技能適配性差、職場融入難等障礙。
為實現公益與商業的平衡,經過一年籌備,團隊于2022年確立標準化運營體系:將輕食制作拆解為數十道標準化工序,配合智能計時器精準控制烹飪流程,確保聽障員工無需語言交流也能高效操作。截至目前,“小滿無聲”五家門店已累計為上百名聽障人士提供就業崗位,其中30余人穩定在職。
“在這里工作,我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尊重。”22歲的戴浩是金牛區門店的實習副店長,六歲時因疾病失去大部分聽力的他,曾輾轉多個行業。通過店內系統培訓,他已熟練掌握數十種菜品的制作。戴浩用不太標準的發音說,這里的員工都希望讓外界看到,殘疾人同樣可以自食其力,像健全人一樣工作、生活。
張笑菲還有一個身份是音樂人,空閑時間他會指導有音樂愛好的員工學習唱歌,計劃以后讓他們在餐廳進行演出。“音樂讓他們找到情感表達的新途徑。”此外,張笑菲還不定期在線上招募對手語感興趣的網友,讓員工在店內免費教他們手語。“我希望通過手語課的形式,讓更多的人能學會與聽障人士的基本溝通。”
張笑菲(右一)指導門店員工唱歌。陳選斌 攝
在店內的留言墻上,滿滿都是顧客寫下的鼓勵與祝福。一位食客寫道:“這里不僅提供健康餐食,更是一座連接不同世界的橋梁。”
下個月,“小滿無聲”的第六家輕食餐廳將開業,張笑菲希望能有更多的聽障朋友前來應聘。談及未來,張笑菲透露,“小滿無聲”計劃拓展烘焙、花藝等賽道,打造“輕食+”模式,幫助更多殘障人士就業。“相較于普通人,聽障朋友的人生不是特別圓滿。店鋪取名‘小滿’的意思就是,人生不用如此十全十美,小滿也是一種圓滿。”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