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野縣法院積極構建“四個一批”信用監管模式,創新打造“失信能預防、拒執必懲戒、信用可修復、守信有激勵”的執行誠信治理新格局。2024年,該院新收執行案件3781件,同比減少4.5%,幫助173起案件當事人完成失信修復。
強化失信提醒,提前“預防一批”。制定《立審執破一體化實施方案》,結案時一并送達《失信風險告知書》和《自動履行提示書》,明確告知失信后果,跟蹤后續履行情況,敦促債務人履行義務。聯合縣委政法委出臺非訴案件執行前督促履行機制,強化對非訴文書的履行督促,從源頭減少非訴案件進入執行。聯合縣發改委推進企業涉訴涉執信用治理,每月通報企業涉訴涉執及失信信息,并依托“萬人助萬企”活動,精準入企,及時化解失信風險。今年以來,在送達結案文書時一并送達失信提示材料23628份,通過聯動縣委政法委開展訴訟外生效文書申請執行前督促履行112次,83件糾紛執前化解。
強化失信懲戒,精準“震懾一批”。在法院設立不動產登記、工商注冊、公積金辦理等查控服務點,執行干警“一鍵查控”被執行人財產信息。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天眼”“天網”等信息化手段,強化執行中人財物的控制與查封。聯動組織、紀檢監察聯合懲戒,對公職人員下達預失信決定書,并抄送主管機關或者紀檢監察機關,綜合應用法院執行強制力、聯合懲戒機制威懾力和政府單位說服力,提升懲戒效果。2024年,該院執行標的到位率達51.13%,位居全市第二名。
強化失信續管,常態“退出一批”。向失信被執行人發放《失信不利影響告知書》《被執行人信用修復告知書》,激勵失信被執行人采取措施、重獲信用。設立執行履行窗口,對失信被執行人積極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提前刪除失信信息并解除限高措施;對有履行意愿但不能一次性履行的,如果主動提供擔保、按時還款,幫助說服申請執行人暫時中止失信懲戒。今年以來,28家企業通過主動履行和達成執行和解撤銷失信,173起案件當事人主動履行義務,法院依申請啟動審查后,幫助當事人完成失信退出。
強化失信激勵,持續“修復一批”。對刪除失信信息的被執行企業建立臺賬,延伸服務,做好失信后續跟蹤,及時向企業出具《信用修復決定書》和《信用修復證明》,保障企業正常參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等活動,實現在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暢通無阻”。今年以來,該院共向企業發出《信用修復證明》21份,讓企業因重獲信用而重獲商機。(供稿:楊彥杰 陳麗)
關鍵詞: 新野縣法院 構建四個一批信用監管模式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