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已經8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專家鐘南山,擠上了傍晚5點多開往武漢的高鐵……兩天后,鐘南山在媒體上公布了一個令世人震驚的結論:新冠病毒是肯定的人傳人……“
看到鐘南山院士熟悉的身影,聽到新聞節目中播出的信息,那些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抗疫”中曾震撼、感動無數國人的畫面,又再次涌上了心頭。近日,紀錄片《鐘南山》正式播出,一開播便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上千萬網友的討論。該片從新冠疫情線索切入,真實呈現了鐘南山兩次出征抗擊疫情的故事,并回顧了他八十多年來的奮斗歷程。其中不僅有眾多珍貴影像的首次亮相,更記錄了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下,他奔忙在疫情一線的腳步從未停歇的真實畫面。
“堅持真理,對得起病人”
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2020年1月20日,鐘南山院士發出”肯定有人傳人””沒有事情不要去武漢”的警醒。此時的武漢市民,還沉浸在春節即將來臨的喜悅之中,忙于籌備新年假期的計劃。鐘南山關于新冠病毒人傳人的結論,立刻拉響了全中國防止疫情擴散的警報。之后,中國史無前例的抗疫保衛戰就此打響。
其實,這并不是鐘南山第一次發出警醒國人的聲音。將時光拉回17年前,那年發生的另一個傳染病事件,同樣令人刻骨銘心。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疫情中,圍繞發病原因的爭論,鐘南山堅定認為非典病原不是衣原體而是冠狀病毒。后來事實證明,鐘南山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極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搶救率,成為抗擊“非典”的重要分水嶺。
“在非典的時候,很多聲音都質疑他……他也是跟我們說,我們要堅持真理,要講真話,對得起病人。”在紀錄片中,鐘南山的兒子這樣說。
鮮為人所知的是,鐘南山“堅持真理”的人格形成,其實來源于他的“家風”。1936年,鐘南山出生在南京一個醫學世家,父母都是上世紀20年代的留美醫生。父親鐘世藩在眼睛有疾病的情況下, 堅持寫完《兒科疾病鑒別診斷》一書,為國內兒科疾病的防治事業做出貢獻。“我父親對我的影響還是挺大的,他說一個人在世界上,能夠為人類留下點什么東西,那他算沒白活。”談到父親,鐘南山在紀錄片中回憶到不少和父親相處的情景。正因如此,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鐘南山學到了救治病人的重要一課。
“我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
年逾80的鐘南山,依舊堅持每周半天出診,在醫院中,常常能夠看到他硬朗的身影。長達半天的出診時間,鐘南山需要盡量擠壓中間的歇息時間,確保能夠為更多的病人問診。以至于在出診結束后,跟拍的攝像人員不禁好奇,鐘南山在那么長的時間內,只上了一次廁所。“不敢多喝水,多喝點水都不行。”鐘南山回答道,這樣才能把更多時間留給患者。
“今年慶祝國慶,70周年,我的愿望就是(國慶)80周年的時候。希望80周年的時候還有機會跟大家講講話。”在鐘南山83歲生日會上,他這一番話讓臺下爆發出陣陣歡笑。這段影像也在紀錄片播出后被網友多次轉載,登上了網絡熱搜。“一定會的”、“鐘南山,壽比南山”等祝福的話語,刷屏了網絡。
鐘南山與夫人李少芬
在紀錄片中,眾多的珍貴影像首次亮相,鐘南山的夫人李少芬也出鏡亮相。一直以來,鐘南山喜愛運動,數十年堅持健身的故事被網友們熱議。其實,鐘南山與李少芬也是因體育結緣。更令人吃驚的是,在大學時代,鐘南山差點成為專業田徑運動員。在1959年全國首屆全運會上,鐘南山打破了當時男子400米欄的全國紀錄。“當時我在女籃國家隊,他經常到那里訓練 。”李少芬說到。在體育的機緣下,兩人相知相愛。
醫學是鐘南山一生的追求。在紀錄片中,鐘南山也數次強調,人始終有一個追求,其他的就會比較次要。“我覺得我面對的是生命,這個是生跟死的問題,這個一點不能含糊。我的壓力來自于病人的生命,我沒有想太多,這個病人我想辦法把他救活,這是我最大的追求。”
兩次出征一線抗擊疫情,在傳染病面前始終堅守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為國內醫療事業的進步和國民身體健康等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一切的故事,都化作了鐘南山在紀錄片開頭的那一句——“我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