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旅游對我來說絕對不是走馬觀花式的打卡拍照,我希望能悠閑地體驗當地的民風民俗,了解人文歷史。”自2022年退休以來,李莉經常與家人和朋友外出旅行,在她看來,旅行的體驗感很重要。
退休5年的鐘淑清也有同感:“每去到一個新的地方,即使時間有限,在游玩過程中我們也樂意去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飲食喜好。”
隨著1962-1973年我國第二次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群大規模進入退休階段,“新銀發族”以“深度體驗、品質優先”為核心的旅游消費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旅游成“老有所樂”生活方式的新剛需
退休一年的陳云去年和3位好友自駕車前往西北地區旅游,“上次去是跟團游,在每一個景點都是走馬觀花式地游覽,停留時間很短。而且導游會把游客帶到購物點去消費,那里很多商品價格都虛高,品質卻不盡如人意,讓人沒有什么消費欲望。相比于上一次的跟團游,這次自由行的體驗感好很多”。
對于跟團游和自由行的不同體驗,李莉也有同感:“我很擅長規劃行程,且就我自身的年齡層而言,我的精力和體力都比較好。在國內出游,我基本上都是自由行。”李莉在出國旅游前曾擔心語言和交通問題,但通過社交平臺獲取旅游攻略,順利解決了困難。
鐘淑清告訴記者:“退休后的這些年,我出行偏愛自駕、自由行。之前和女兒去新疆時,選擇過私人定制旅行。”在她看來,雖然這種旅行方式需支出的費用比自駕和普通旅行團都高,但省心省力,不用自己操心行程安排,也沒有普通旅行團早起打卡景點的辛苦。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銀發旅游人群大多集中于城市區域。在城市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下,他們享有更為健全的社會綜合保障,生活穩定且無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旅游消費對于這一群體而言,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逐漸演變成他們追求“老有所樂”生活方式的新剛需。
“很多新銀發族能夠熟練使用互聯網工具,旅行規劃和自主出行的能力較強,因此,不能再以傳統的、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視角來看待當下的新銀發族旅游。”中國旅游協會秘書長葛磊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銀發出游新動向:興趣引領,品質至上
“入住我們民宿的銀發族主要來自江浙滬地區,這一區域經濟比較發達,銀發族的退休工資較高,消費水平也高。他們在選擇民宿時,比較關注地理位置、風景和房間設施,以及入住后的管家服務。他們在吃、住和游玩體驗方面的支出占比上,飲食約占30%,住宿約占60%,游玩體驗約占10%。”胡甜甜說。
胡甜甜介紹,為滿足銀發族的個性化需求,民宿打造了畫室、茶室、艾灸房、中醫館等設施和項目,實際運營中,這些場所使用頻率超85%,銀發游客參與度頗高。“民宿的古琴演奏、手工制茶等本地特色教學課程也深受銀發游客喜愛,他們認為學習這些內容既有助于自身提升,又能體驗當地文化。”
劉偉華在退休前曾是高校教師,鐘情人文地理,喜歡國內外歷史文化遺產、博物館、民俗文化區域或村落。“旅游于我而言,不只是簡單的體驗過程,更多是借助旅游去接觸各地民俗文化,以此涵養自身。所以我對旅游項目的內容、目的地的選擇、旅游產品的服務質量要求較高。”
“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我的首要考慮因素是當地的歷史文化,其次是自然風光,最后是風土人情。在旅游住宿方面,我希望有獨立的房間,保障充足的睡眠。在餐飲方面,我每到不同的地區或國家,都希望品嘗到當地的特色美食。”退休兩年的張濤總結自己的旅行原則。
李莉告訴記者,出去旅游時,她會選擇住宿條件更好、服務質量更高的酒店或民宿。鐘淑清也表示,希望在旅游過程中吃住條件能達到舒適的標準。
葛磊表示,新銀發族興趣愛好廣泛,攝影、駕駛、釣魚、打牌等文娛能力多樣,這使他們對旅游內容的需求更加豐富多元,旅游市場需要作出改變,為老年人提供更契合他們多元興趣偏好的個性化旅游產品。同時,當下新銀發族消費更理性。“與上一代50后老人因節儉而追求便宜的價格不同,新一代銀發族更愿意為優質服務和良好體驗埋單,他們在旅游時愿意選擇高品質的酒店和民宿,以及更舒適的交通方式。這些都體現了新銀發族理性消費、追求品質的特點。”
銀發專列:解決老人出游痛點,開啟品質“慢游”新時代
近期,正值春暖花開之際,鐘淑清和友人一起奔赴各地“追花”。但在賞花途中,她因交通問題而感到苦惱。她告訴記者,在季節性賞花的熱門景點,交通狀況令人疲憊。無論是自駕還是在當地租車,都無法直接開到景區,需要換乘多趟接駁車。
“我們今年去看櫻花時,很多路被封,要轉好幾趟接駁車,攜帶的東西多的話,換乘過程就更累。即使不是旅游旺季,春暖花開時大家都去追花,人流量依舊很大。像周三、周四這樣的工作日,進入觀賞區域,停車、找接駁車,起碼要花一兩個小時。”鐘淑清說。
交通是旅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要素,交通狀況直接影響游客的旅行感受。為了滿足銀發族的旅游需求,鐵路行業依據季節變化和熱點趨勢,開通“銀發”旅游專列,設定了專屬旅游線路。
3月15日,京津冀地區第一趟銀發旅游專列從天津始發,途經北京豐臺,河北衡水、霸州,載著京津冀地區的游客駛往南方看花賞景。
“在此前一個月的宣傳收客期中,市場反饋很熱烈,我們提前大半個月便完成了收客任務,后期很多客人再咨詢這趟旅游專列都已經沒有名額了。”中國鐵道旅行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介紹,中國鐵道旅行社近期對銀發專列旅客的調研數據顯示,銀發族在選擇產品時,行程舒適度、健康安全保障、文化特色匹配度位列決策因素前三,價格敏感度稍低于年輕客群。他們更愿意為“品質溢價”埋單,比如專業導游服務、定制化服務等,這種消費偏好本質上是對“第二人生”生活方式的重新定義。
葛磊認為,文化和旅游部和交通部門主推的銀發旅游列車意義重大。列車旅游能打造慢節奏的旅行方式,讓銀發族從容享受旅游樂趣,是為老年人創造高性價比且匹配其需求的最佳旅游產品載體。同時,銀發專列是交通與旅游融合的優質產物,它突破傳統交通思維,以旅游思維打造定制化列車,可根據需求定制停靠站點和時間,為老人群體提供個性化旅游產品,體現了現代旅游產業融合的趨勢。
然而,在湖北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李志飛看來,當前銀發專列仍存在很多改進空間:“銀發專列的旅行線路與普通線路區別不明顯,需要開發更多真正適合老年人的適老化主題旅游線路。”
李志飛認為,對于銀發專列而言,其未來發展方向是從單純的交通載體升級為“康養+文化+社交”的復合場景,打造成銀發族的“移動家園”。
在這個復合產品中,“康養”意味著專列在硬件和軟件上都應實現適老化,且可開通以“康養療愈”為主題的旅行線路;“文化”方面,可開展文化研學活動,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元素;“社交”同樣關鍵,銀發族退休后離開工作環境,失去了原有的社交場景,容易感到孤獨。因此他們有強烈的社交需求,出游不只是為了游山玩水,也為了社交。
葛磊也認為,在列車開發方面,應從交通工具思維轉向旅游思維。他建議發展車上娛樂空間,打造讀書、SPA、棋牌室等空間,并對列車進行適老化改造,保障上下鋪安全舒適、提供健康測量服務、為上高原列車配備供氧設施等,優化提升列車功能。“銀發旅游列車的終極定位應該是‘陸地上的郵輪’‘行走著的酒店’。”
中國鐵道旅行社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銀發游、銀發專列的新消費點聚焦于“適老化+品質化+差異化”,包括融合文化體驗與康養生態的目的地開發、定制化服務、強化醫療保障、跨界內容創新等。
“在政策扶持與市場創新的雙輪驅動下,未來有望出現更多創新消費場景,如‘慢病管理專列’提供全程健康監測與藥膳調理,‘金婚紀念專列’打造攝影主題車廂和浪漫懷舊活動等。這些升級不僅能創造新消費點,還將構建覆蓋‘行前健康評估-行中智慧服務-行后社群運營’的全周期生態,讓銀發旅游成為兼具獲得感與尊嚴感的品質生活方式。”該負責人說。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銀發游如何“乘風破浪”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3.1億,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占比分別為22%和15.6%,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宋昌耀認為,在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下,潛在旅游消費人群的年齡結構正發生顯著變化。關注銀發旅游,實則是對旅游消費市場變化的動態把握。隨著這一變化,旅游業在政策供給、產品業態、服務方式以及營銷策略等方面都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從市場拓展角度看,要積極開拓廣大下沉市場和鄉村地區的銀發旅游消費人群,挖掘這部分潛在消費力量。在消費供給優化方面,需豐富并提升面向銀發旅游的公共服務,深入推進旅游服務設施的適老化、無障礙改造,以滿足銀發族的特殊需求。而規范銀發旅游消費市場也至關重要,應嚴厲打擊欺詐等不良行為,同時提高銀發族的旅游安全意識,為他們營造一個安全、可靠的旅游消費環境。”宋昌耀說。
“旅游的最大價值在于帶來精神層面的體驗感,包括在歷史文化中獲得穿越感、在自然風光欣賞中獲得視覺滿足感。”這是張濤的旅游心得。對于銀發群體而言,旅游不僅是放松身心的方式,更是他們擁抱世界、豐富晚年生活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