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好故事分享會”活動現場。曹丹 攝
陳國星深耕影視行業多年,其代表作《橫空出世》《第一書記》《孔繁森》《回西藏》等屢獲“五個一工程”獎、金雞獎、華表獎、飛天獎等國家級獎項。他深耕現實題材與主旋律創作,擅長在歷史敘事中挖掘人性溫度,于時代洪流中捕捉個體光芒。
分享會上,陳國星講述了《橫空出世》《回西藏》等影視作品創作背后的故事,深度剖析了現實題材作品的藝術表達方式,以及如何讓宏大敘事釋放出直擊人心的情感力量。
以《回西藏》為例,這部傳記電影以孔繁森1979年第一次進西藏的經歷為主線,著重刻畫了孔繁森與他的翻譯阿旺曲尼兩個人之間跨越民族與階級的深厚友誼。
“影片中的兩人在相伴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超越了各自原有的信仰與認知局限,進而成了一個情感共同體。”陳國星表示,這種人性層面的認同感才是超越一切的存在,而民族團結的本質就在于相互包容。
在談到青年電影人如何實現創作上的突破時,陳國星強調,大量觀影和拉片學習是關鍵。即使到現在,他依然保持著每天觀影的習慣,積累的拉片筆記已厚厚一摞。他笑言:“留存于歷史中的經典電影,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同時,他鼓勵青年創作者要敢于以銳氣打破常規創作定式,一些看似不完美的提案背后,有時也暗藏突破的可能。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來自影視行業一線的編劇、導演和制片人,以及高校影視相關專業的師生和眾多影迷,與陳國星圍繞編劇創作、導演策略等話題進行交流互動。
陳國星在談及近期備受關注的短劇創作時認為:“長劇與短劇本質上都是講好中國故事的載體,某些看似夸張的劇情中,實則蘊含著真實的社會情緒切片。”
據悉,由之江編劇村主辦的“好故事分享會”是一個面向文藝創作人才的“會客廳”。該常態化品牌活動圍繞電視劇、電影、紀錄片、網絡劇、微短劇、動畫片、戲劇、文學等多個領域,邀請行業內主創人員分享創作幕后經驗,希望為廣大影視創作者搭建交流平臺和學習機會,促進文藝創作人才培育和精品內容孵化,推動深層次交流與合作,助推文藝創作從“高原”走向“高峰”。(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