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半個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就將迎來一周歲生日。記者從昨天舉行的“開創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局面”上咨論壇上獲悉,示范區中一系列新項目正加快推進,未來跨越省界的城市軌道交通有望在示范區的江南水鄉客廳“握手”。
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主任、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在論壇上介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兩年來,三省一市通力協作,共推出實施了69項制度創新,簽署了132個合作協議,建設了67個合作平臺,制定了56項規劃和相關的政策。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駛入快車道。
4%的國土面積,不到10%的人口,創造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版圖中,長三角地區是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疫情期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紅利釋放,成為穩住經濟的“底盤”。今年二季度,三省一市地區生產總值由一季度的下降5.7%轉為增長0.2%,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由上年底的23.9%提高到24.2%。目前長三角地區有6個城市經濟總量超過1萬億,預計十四五期間還會有2個城市進入這一行列。
“目前這六個城市經濟總量11萬億元多,相當于長三角經濟總量的45%,經濟中心城市它的功能怎么樣提升非常重要,這就涉及到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議題,打破行政隔板形成更強競爭力,提升自我,除了自我成就,還有大家一起成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副主任張忠偉表示。
作為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掛牌近一年來,通過大膽創,自主改,打破體制機制壁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國家第一個跨省域的空間規劃、首次實現跨省級行政區域執行統一的產業項目準入標準、實現示范區內人才資質互相認……
還有一批重點項目實現了兩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套標準、推進同一節點,其中環元蕩生態岸線滬蘇示范段項目就將于10月底竣工。“有了示范區以后,這個跨越省界的項目就是一張藍圖、一套標準。這個工程的實施,意味著長三角區域內政府標準的示范化。”張忠偉介紹,未來示范區還將打造江南水鄉客廳,目前已經有5份來自全球設計師的作品入圍最終方案,明年一季度將形成最終方案。
在交通方面,示范區也還會有更多的“跨界新路”。比如,長三角交通運輸一體化規劃明確提出上海地鐵17號線將向西延伸至蘇浙,這一工程預計將在“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還從會上獲悉,示范區執委會正構想一個新的美好景象——兩省一市的軌道交通能在水鄉客廳區域握手,形成示范區的軌道交通網絡。
論壇上,來自學界業界的嘉賓也為示范區乃至整個長三角的發展建言獻策。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戰認為,為了更好地推動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可以在大虹橋地區形成的三條軌道線,建立軌交線上的總部小鎮走廊:一條到嘉定,一條從17號線一直延伸至吳江,一條通過松江與浙江銜接。“這三條線上可以形成總部小鎮和高科技公司走廊。”王戰表示,只要企業總部來了,它們就會面向長三角,對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做出重新配置,從而促進長三角生產要素的高層次流動。
關鍵詞: 上海地鐵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