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生豬價格出現了小幅上漲,引發市場關注,豬肉價格是否真的進入上升周期了呢?
根據中國養豬網的報價顯示,10月9日生豬(外三元)報價為11.05元/公斤,較昨日上漲了0.15元/公斤,漲幅較小。
通過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的分析發現,中央凍豬肉收儲是影響短期豬價變動關鍵因素,而長期趨勢仍由供需來決定,目前來看年內豬肉供給大于需求的局面難以緩解。
收儲規模占消費總量比例低,只能影響短期豬價
短期豬肉漲價最關鍵的因素是今年第二輪中央凍豬肉收儲工作將于10月10日開始,預計本次收儲的規模將較第一次所有擴大,時間也較第一次有所延長。
回顧今年第一次中央凍豬肉收儲工作是在6月21-25日完成,確實在收儲時間豬肉價格出現了快速的上漲,但是并沒有改變長期豬肉價格下跌的趨勢,而是短期內扭轉了豬價過度下跌的趨勢,對于豬價的穩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因為凍豬肉收儲的量占生豬消耗總量來看還是非常低的,從2009年首次收儲凍豬肉表現以來,收儲均發生在豬糧比跌破平衡點(5:1),且收儲規模往往為總消費的0.1%到0.3%。
本次的收儲計劃是根據9月20-24日當周,豬糧比價為4.93:1低于平衡點,達到過度下跌一級預警,于是開啟了年內的第二輪收儲計劃工作。根據最新的報價,豬糧比價已經達到4.01:1,遠低于平衡點,豬肉價格穩定迫在眉睫。收儲能夠使得短時間內快速消耗一部分豬肉,但較總需求來看占比非常小,難以改變供需局面。
豬肉供應量高增:生豬存欄量高、存欄豬體重超標、進口肉高于疫情前一倍
今年生豬供應量的大幅增加源自于2020年豬價的暴漲,在2021年1月份生豬價最高達到了36.94元/公斤,因而引發了養殖戶的快速擴張,根據畜牧業協會的顯示來看,規模養殖廠比疫情前至少擴產了五成,進而使得今年的生豬存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通過飼料協會數據顯示1-8月銷量同比增長15.6%,可驗證今年生豬的出欄數量一直處于增長勢態。
三季度以來,生豬價格不斷刷新年內價格新低,部分地區價格已經不足10元/公斤,往年金九銀十的行情,在今年9月來看與預期完全相反,即使8月能繁母豬在連續7個月增長后首次出現了下降,但是存欄量依舊超出正常保有量的11.30%。這意味著生豬的產能大大超出預期。僅今年6月份能繁母豬的存欄數4546萬頭就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的數量(4161萬頭)。
此外,生豬出欄體重也超過平均年份數值,根據牧原集團的數據,目前出欄體重約141kg/頭,而往年均值在115-120kg/kg。根據生豬屠宰的情況來看,今年生豬壓欄、二次育肥的情況場景,使得生豬的體重都高于正常水平10kg/頭以上,現在宰殺10頭豬就可相當于往年的12頭。
另一方面,國內進口肉的數量高于30萬噸/月,這是疫情前一倍的量?;谏鲜鋈c,可見今年豬肉供應總量之多。
豬肉消費力下降,大反彈也許在2022年下半年
雖說豬價全年一直處于走低的趨勢中,對于消費會有一定刺激的作用,但是根據集貿市場的信息,今年豬肉的消費量較2018年前8個月銷量的水平還低20%,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此前也是由于2020年豬肉價格的飛漲,使得豬肉的小得被禽肉替代了一定的份額,而豬肉與牛羊的價格相差也縮小,相近價格下居民更愿意購買牛羊肉。
根據肉類協會的公開內容,目前高端肉制品也就是牛肉的消費上升,消費結構由豬分化為雞和牛是中長期的變化。機構預測,2022年6月前豬價不樂觀,雖然目前豬價較低,但是在豬周期回升的過程中,規模企業占比增多,未來還會有大量新增豬肉產能對豬價進行踩踏,未來豬價將在10-15元/kg區間。
總結:豬肉供給量大于需求量的趨勢難以在短時間內發生重大改變,收儲對于豬價短期內的穩定和上升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長期來看只有去產能,增加消費需求才可重新達到平衡,機構預測供需平衡時間約在2022年下半年。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