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歷程“一波三折”
招股書顯示,周六福是一家中國珠寶公司,通過線下門店和在線銷售渠道提供各種珠寶產品。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以中國門店數目計,公司于2017年至2023年連續七年維持在中國珠寶市場前五大品牌之列。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以來自黃金珠寶產品的收入計,周六福在中國所有黃金珠寶公司中排名第十。
周六福曾兩次嘗試在A股市場上市,均以失敗告終。早在2019年4月,周六福向中國證監會提交首發上市申請文件。然而,由于其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陷入“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案”,公司的IPO進程受到影響。2020年10月,中國證監會否決了周六福IPO申請。發審委會議提出詢問的問題主要包括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同行業公司大幅增長,加盟模式收入占比約80%,新增加盟商店均銷售額遠高于存續店均銷售額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不過,周六福并未放棄在A股上市的努力,于2022年6月第二次提出上市申請。然而,此次申請也未能成功,周六福于2023年11月主動撤回了該申請,理由是“考慮到本地及海外資本市場情況及未來發展策略” 。
隨后,周六福將目光投向香港市場,并在2024年6月首次遞交港股IPO申請,后因六個月期滿失效。2025年2月28日,周六福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
港股IPO前“清倉式”分紅
細究周六福的IPO歷程,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公司曾多次進行大手筆的現金分紅。2020年初至今,周六福5次分紅累計金額約13.94億元。招股書顯示,僅在2023年和2024年,公司就累計派息9.45億元。其中2024年3月、5月,即其首次向港交所遞表前三個月內,周六福連續兩次突擊宣派股息,金額合計約6.45億元,這幾乎相當于公司2023年全年的凈利潤6.6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周六福的股權高度集中于其創始人李偉柱和李偉蓬兄弟手中。兩兄弟直接或間接合計控制公司93.70%的股份。根據這一持股比例計算,公司近14億元的分紅中,有13億元流入了這兩位主要股東的腰包。
根據其最新披露的招股書,周六福計劃通過港股IPO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擴大和加強公司的銷售網絡、提高品牌的市場知名度、提升公司的產品供應及加強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以及分配作運營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企業角度看,IPO前進行大比例分紅的主要商業考量包括:提升凈資產收益率(ROE)、優化財務指標、清償債務或調整股權結構、提高股東信心及提前實現股東收益,但也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比如削弱企業財務實力、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引發監管關注、增加資金成本以及負面市場觀感。
不過,A股與港股在IPO前分紅問題上的監管思路有所不同。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說,A股IPO遵循的是融資邏輯,比如,企業有足夠資金進行大額分紅,為什么還要通過上市募資來支持企業發展?相比之下,港股和美股IPO則遵循投資邏輯,更關注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企業過去賺取的利潤進行分紅,只要繳納相應稅款即可。
柏文喜進一步表示,A股市場對IPO前突擊“清倉式”分紅采取負面清單管理,明確將相關情形納入審核重點。港股市場對IPO前分紅的監管相對寬松,更多依賴市場機制和信息披露。港股投資者更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行業地位和增長潛力,分紅對公司估值的影響較小。
業績增長持續性存挑戰
業績方面,2022年至2024年,周六福分別實現收入31.02億元、51.50億元、57.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45%、66.03%和11.04%;年內利潤分別為5.75億元、6.60億元、7.0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22%、14.68%和7.07%。近三年,周六福營收及利潤增速整體均呈下滑態勢。
從營收結構來看,周六福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鉆石鑲嵌產品及素金產品的銷售,以及向加盟商收取的特許經營費和品牌使用費等。公司通過許可加盟商使用經營資源收取特許經營費,通過許可加盟商從外部供應商采購產品使用“周六福”品牌銷售收取品牌使用費。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全球擁有4129家門店,其中加盟店有4038家,占比超過95%,僅有91家為自營店。2022年至2024年,周六福來自加盟模式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41億元、28.53億元、28.90億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2.9%、55.4%、50.5%。
2022年至2024年,周六福分別關閉了364家、490家及674家加盟店,主要由于加盟商自愿終止;未能重續加盟店所在地的租賃協議;未能達到周六福的門店管理要求,如逾期付款、租賃處所糾紛;以及加盟協議到期。此外,2024年更多加盟店關閉亦因市場狀況所致,尤其是2024年多個時段內黃金價格急速飆升,終端消費者在作出購買決定時更為謹慎,導致對黃金產品的需求暫時減少,從而令部分加盟商因市場狀況而決定關閉其門店。
海通證券研報認為,2024年以來,黃金珠寶終端消費呈現分化趨勢,分化的核心在于行業正在由過往粗放的渠道驅動轉向更精細化的品牌驅動,頭部珠寶企業的估值范式應從渠道轉向品牌。
然而,“周六福”曾因品牌命名與行業巨頭周大福、六福珠寶高度相似而陷入爭議,不僅被市場貼上“山寨”標簽,還卷入多起商標侵權訴訟風波。業內人士表示,如何構建獨特的品牌價值體系,進而提升市場認可度和產品競爭力,成為周六福實現盈利能力突破、贏得資本市場青睞的關鍵挑戰之一。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