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云深處科技公司展廳內迎來訪客(資料圖)。王剛 攝
無獨有偶,在杭州上城區,當地也設立專班幫助科技企業群核科技處理較大的接待任務,專班工作人員的工作細致到幫企業布置會場、裁制桌簽。
“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杭州今年明確要打造的這一營商環境品牌近期吸引許多關注。將這句話作為行事準則的基礎上,當地正把主動服務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發力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做法不只面向重點企業。如為服務小微企業和商戶,杭州城管部門就在全國創新推出“菜單式店招備案系統”試點,通過內置的400余種設計模板實現一鍵自動生成門店招牌實景效果圖,為商戶節省店招設計費用。
“急企業之所急、做企業未曾想”,從現實反饋看,這樣的政府服務新追求換來了企業的感動與感謝,也能看出這座城市正在三個維度實現著“更進一步”。
其一,是營商環境賦能企業發展“更進一步”。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伴隨著全球產業鏈的深度重構,營商環境正從經濟發展的外部變量,逐步變為決定企業發展高度的內生基因。
眾所周知,基層政府的工作任務不可謂不多。即便如此,杭州鎮街層面依然能精準施策為企解難,這樣的“盡心”值得點贊。在營商環境建設中,如果說“用心”可以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那么“盡心”則能讓政府服務真正成為企業價值鏈的一部分,并加速營商環境對經濟發展底層邏輯的重塑。不論是去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28.8%)創歷史新高,還是今年一眾科技企業的“出圈”,杭州的發展表現正是實際印證。
其二,是政企協同塑造科技創新生態“更進一步”。
科技創新是未來競爭之本,這對厘清市場和政府邊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考驗的不僅是地方政府在經濟干預范圍方面“退”的魄力,更是在協同塑造科技創新生態方面“進”的智慧。
杭州正努力構建“制度—技術—產業”協同演進的創新生態。3月,全國設區市層面首部關于數據流通交易的地方性法規《杭州市數據流通交易促進條例》施行,旨在讓數據流通交易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全產業鏈發展,該市上線杭州市算力資源調度服務平臺……從資源要素分配者持續向制度創新引領者轉變,從經濟政策供給者持續向創新生態培育者轉型,這種角色重構催生著創新要素的聚合反應,也讓杭州的科創生態不斷轉化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其三,是服務型政府建設“更進一步”。
在杭州,政府主動服務并不是市場主體獨享的“專利”,也在成為民眾的普惠福祉。近期,許多與其有關的案例被發到網上:市民生完孩子第五天,沒有提交任何材料申請,政府就主動幫其完成整個流程,生育津貼手續“無感”辦完;一位汽修店老板稱店里排污不合格,城管部門了解后,他等來的不是罰款,而是施工人員上門免費幫助整改門前管道……
這些無不是政府職能從“管理”到“服務”變化的體現,也是當地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向深的印證。多年來,杭州以系統集成思維構建跨部門協同機制、重構治理邏輯,以數字技術、數據流動提升經濟社會運行效率,以閉環意識建立政府與企業、民眾的良好互動關系,這些讓其自身逐漸形成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創新路徑,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更具整體意義的城市治理范式參考。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