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欧美视频_国产在线看一区_一二区成人影院电影网_空姐一级毛片_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_久久看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 :環球傳媒網>新聞 > 看點 > 正文
子宮切除術,痛經的救星?
2024-12-24 13:55:54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游

發于2024.12.23總第1169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夏晴不止一次想過切除自己的子宮。

她剛滿19歲,在廣州某高校上學。今年4月起,她因為月經期間的腹部劇痛前往醫院檢查,醫生的話讓她難以接受。“子宮多發肌瘤,最大直徑超過6厘米,建議手術切除(肌瘤)。”B超報告顯示的肌瘤數量更是令夏晴害怕。她想,與其將子宮切得千瘡百孔,忍受每月長達三周痛經的同時,還要擔心復發,何不干脆切掉子宮?

近日,央視某前主持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做子宮切除術的經歷。她表示,由于自己不再有生育需求,且近年多受婦科疾病困擾,因而決定手術,同時保留卵巢。她還稱,手術并不是適合所有人的選擇,一定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與專業醫師充分溝通后再做決定。

子宮是承載女性生育功能的特殊器官。多位受訪專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子宮切除是婦科臨床最常實施的手術操作之一,近年隨著腹腔鏡等技術的普及,其手術安全性、成熟度得到很大提升。然而,面對這一手術,許多患者還無法做出成熟的決策。事實上,這一手術的效果也因人而異。

“不論病情切子宮是不妥的”

今年初,經歷了數次突如其來的暈眩之后,蘇萌下定了做子宮切除術的決心。

44歲的蘇萌在天津從事室內設計工作,常往返于國內外,有一個12歲的兒子。回想起生育之后多年來的“慘痛經歷”,她仍心有余悸。早年懷孕時,蘇萌就查出了子宮肌瘤,最大直徑4厘米左右,并出現了流產的先兆。為保胎她打了多次保胎針,肌瘤直徑迅速增長到12厘米。之后,通過修養和治療,肌瘤直徑縮小到2—3厘米。

生產后,醫生告訴蘇萌肌瘤可能有轉惡性的風險,于是她接受了一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之后4年時間里雖有復發,但癥狀較少,蘇萌便沒太在意。最近幾年,蘇萌感到自身體質變差,月經出血量逐漸增大,且伴隨難忍的疼痛。“去年12月時,經期一次疼痛可能持續數小時,止痛藥完全不管用,經常疼到直不起腰。”蘇萌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令她困擾的還有月經異常帶來的貧血,“甚至到了走在路上就暈倒的地步”。

此后,蘇萌和醫生溝通切除整個子宮,她的家人極力勸阻。“少了這么大個器官,誰知道會有什么副作用?”“萬一還要二孩,怎么能現在就不要子宮了呢?”這是蘇萌常聽到的質疑。很長一段時間內,她也不知道如何回應這些問題。“看到做過的姐妹分享沒有月經的日子,很心動,但一想到要放棄整個器官和未來生育的可能性,還是會猶豫。”

已經是兩個孩子媽媽的42歲的吳恬,今年8月在吉林某三甲醫院做了子宮切除手術,從了解該手術到執行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她近兩年同樣月經量“多到需要穿紙尿褲”,伴隨痛經、貧血、脫發等癥狀。除了查出子宮肌瘤外,她還查出雙側卵巢巧克力囊腫,這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醫生向她解釋,原本只長在子宮內壁的子宮內膜如果異位到了輸卵管或卵巢內,這些位置的內膜也會隨經期增厚脫落,形成瘀血或囊腫。巧克力囊腫“很難處理,容易復發”。吳恬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一想到自己可以徹底告別貧血和痛經,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切除。

“90%以上的子宮切除術是針對婦科良性病患者實施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醫師郭瑞霞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良性病變主要包括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難治性子宮異常出血、部分子宮脫垂等。其中子宮肌瘤號稱“婦科第一瘤”,也是子宮切除術最常見的適應證。

今年2月,國內期刊《臨床醫學進展》發表的文章指出,子宮肌瘤多發于30—50歲育齡期女性,全球綜合發病率為20%—40%,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性激素、遺傳、環境等因素相關。郭瑞霞表示,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常見婦科疾病近年來的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且年輕化趨勢明顯。

根據《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21年發布的《良性子宮疾病子宮切除術手術路徑的中國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專家共識》),2005年當年國內有100多萬患者接受子宮切除術,至2016年已增長至約280萬。郭瑞霞曾參與過《專家共識》的編寫,她指出,臨床實踐中,由于良性病治療方法逐漸多樣,年輕或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會優先選擇保守治療,因此子宮切除術在婦科實施的比例反而有下降趨勢。

靳靈鴿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剛結束一天的門診。她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常接診有切除子宮需求的病人。她回憶,婦科專業的研究生畢業考試就需要完成一臺子宮切除術。不過,目前,其所在醫院進行最多的婦科手術是子宮脫垂。

“只要患者有保留子宮的主觀需求,我們就會提供各種保守治療的方案。”靳靈鴿表示,痛經已有成熟的診療體系,許多病人口服藥物就能有療效,另外還可以選擇在宮腔內放置一個緩慢釋放藥物的環,同節育環類似,被稱為曼月樂環,對于子宮局部病變、子宮體未膨大的患者效果很好。即使這些方法失效,還可以選擇子宮動脈栓塞等方法減緩痛苦。

但保守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郭瑞霞遇到過很多被痛經折磨十多年的病患,她們服用過多種藥物,打過暫時阻斷月經、令子宮縮小的激素針。最初,這些方法還有效,后來患者耐藥性明顯,腸胃也受到藥物損傷。有患者放置曼月樂環后不到兩三個月,環就掉出來了,做子宮動脈栓塞后半年內,緩解的所有癥狀又卷土重來。“有多次就診的患者找到我時已經面容憔悴、身體消瘦,我問她還嘗試保守治療嗎?她很堅決地說切了吧。”

社交平臺上,許多患者分享了類似困境。吳恬發布手術經歷分享帖后,收到的私信很多,“好多年輕姐妹問我,痛經太難受了,能不能切子宮,切了會不會后悔”。甚至有患者專門發帖表示切除子宮是斷絕痛經的好方法,但吳恬認為,這些帖子沒有分享具體病程,煽動性大于實用性。靳靈鴿也提醒,不論病情,一上來就切子宮顯然是不妥的。

“要尊重患者和家屬的意愿。”郭瑞霞說,只要不是惡性腫瘤,通常都會為患者提供保守治療方案,但要讓他們知道這些方案的治愈率不是百分之百。在患者有強烈的根治意愿時,再考慮推薦子宮切除術。

此外,隨訪條件也會影響患者決策。郭瑞霞表示,有從縣級醫院轉來的患者,此前接受過保守治療,就想來大醫院“解決問題”,切除的可能性很大。“有的患者所在地區偏遠,來一次大醫院不容易,如果推薦保守治療方案,對方此后不來復診,依從性較差,治療效果也不好。”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雖然子宮切除術有清晰的適應證,但目前臨床上還沒有針對良性病變的嚴格的“切除紅線”,需要靈活處理。面對只因為反復痛經而提出切除子宮的病人,會勸其慎重。年輕未育的病人還是以“保子宮”為主。國際婦產科內窺鏡學會、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于2020年發布的子宮切除術指南也提到,術前應與患者討論手術路徑以及每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

但痛苦是真實的。在靳靈鴿看來,相比于“什么時候該切”,患者更需要“被看見”,選擇的前提是患者知道自己有選擇。很多時候痛經不被當作疾病,甚至有人認為結婚生育后,就不疼了,這都是誤區。尤其是青春期出現原發性痛經的女孩,需要及時檢查,排除早期子宮內膜異位的可能性,對以后的生育生活質量的改善、惡性病變的早篩都意義重大。

目前,夏晴還沒有接受子宮切除術。現在,她每月打調節激素水平、緩解痛經的針劑,一針就要一千元,而子宮切除術整體花費兩三萬元,比長期打針更有性價比。但由于她年齡小、未生育,醫生不建議切除子宮。

效果因人而異

吳恬選擇了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術前醫生告訴她,沒有發現宮頸病變,因此可以保留宮頸,與此同時還會切除雙側卵巢的囊腫以及輸卵管。子宮由宮體和宮頸兩部分組成。腹腔鏡手術是近年普及的微創手術,一般在患者腹部打4個直徑0.5—1厘米的小孔,最后宮體從陰道取出。吳恬以前做過剖宮產,需要先確定子宮的粘連情況,粘連嚴重就需要做開腹子宮切除。此外,還可以通過陰道直接手術。

《專家共識》指出,醫生、患者、病情都會影響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決策,因此,手術路徑很難做到標準化。這些因素包括患者體重指數、子宮大小、陰道條件等。此外,醫療設備資源可及性、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郭瑞霞表示,有患者術后出現腹部包塊、長期高熱,且有明顯排尿障礙,后來發現是子宮切除時造成了膀胱粘連和輸尿管瘺。“臨床經驗豐富的手術醫生能夠顯著降低這些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

吳恬和蘇萌的手術都很順利。蘇萌術后恢復很快,幾天就出院了。她對手術結果非常滿意。術后她面色變得紅潤,貧血和痛經完全消失,體力也恢復了。但她注意到,不是每個病人都和她一樣。一位與她同期手術的23歲病人,術后狀態非常不好,起先是由于麻藥過敏一直嘔吐,之后5個月里,下腹依然不定期疼痛。

“不能說后悔,但總有種期望落空的感覺。”吳恬坦言,她屬于術后恢復不好的一類。術后三個月后,吳恬開始感覺乏力、愛出汗,睡眠變差且情緒憂郁,仿佛提前進入更年期的狀態,直到現在這些癥狀都沒有消失。前三個月復診時,吳恬一切正常,之后由于往返路途遙遠,她沒有再回醫院做手術后的復診。社交平臺上也有許多患者分享了類似的體驗,大多認為是“身體少了個零件,氣血不足需要調養”。

移除子宮后,女性更年期是否會提前到來?靳靈鴿表示,良性疾病子宮切除術通常保留卵巢,自身激素水平得以維持,也就不會導致更年期提前。卵巢血供大部分來自卵巢自身的動脈,只有少部分來自子宮。對于接近圍絕經期的女性,切除子宮可能會導致短期內卵巢功能輕度下降,但長遠看不明顯。目前沒有嚴格的證據證明切除子宮與更年期提前、卵巢功能減退等有因果關系。

有些患者還經歷了下腹墜脹、習慣性痛經等后遺癥,并將其歸咎于移除子宮后的臟器脫垂。郭瑞霞指出,如果仍有周期性疼痛,應考慮是否有未檢測出的子宮內膜異位,及時復診。子宮切除與臟器脫垂也沒有必然聯系。脫垂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分娩損傷以及自身盆底肌肉、韌帶力量薄弱,與有無子宮無關。

多位受訪專家都強調了復診的重要性,尤其是像吳恬這樣保留宮頸的患者。《專家共識》推薦實施子宮全切術,而非保留宮頸。由于宮頸依然有病變可能,保留無任何益處。雖然一些情況下醫生會尊重患者意愿保留宮頸,但應建議患者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有些患者選擇保留宮頸,是考慮到對性生活的影響。在郭瑞霞看來,對性生活質量的擔憂大可不必,也不需要為了保證陰道長度而留住宮頸,陰道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縮能力。從術后反饋來看,有些痛經患者術前還有性交痛,術后反而得到了緩解,性生活質量有所提升。多位受訪患者也表示,其按醫生要求術后三個月再開始嘗試性生活,沒有顯著影響。

然而,除了與卵巢的聯系外,子宮更多的健康益處還未知。美國《紐約時報》12月2日刊載文章指出,目前子宮切除術在國際上仍可能被過度隨意實施,“只要保留卵巢,子宮切除術就是無風險的解決方案”這樣武斷的論調是不妥的。研究表明,切除子宮引起的暫時性潮熱、盜汗和其他更年期癥狀并不少見,并且患者遭遇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癥的風險更大,其原因尚不明晰。

因此,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醫生制定診療方案時,應全面評估患者的自身情況,嚴格把握適應證,結合醫療機構條件和個人經驗,充分考慮患者的經濟狀況和自身意愿,給出專業建議。但吳恬回憶,術前和醫生交流時,對方只從根治性方面為她推薦了子宮切除術,幾乎沒有談到后遺癥。所有關于后遺癥的信息都是她自己搜索得知的。

社交平臺上有許多子宮切除術后康復交流群,一位400多人大群的群主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非子宮切除術親歷者無法加群,群內都是患者姐妹分享的個人經歷。吳恬曾加過一次這樣的分享群,與此同時,她依然會頻繁收到病友姐妹的私信詢問。“我們需要一個安全正規的平臺,讓同病患者說出親身經歷和術后狀態,供更多人參考。”吳恬說。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環球傳媒網-重新發現生活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8553 [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麻豆 | 激情综合网俺也去 | 久久久久久麻豆 | hdjapanesemassagehd日本 | www.9191.com| 欧美级毛片 | 久久免费视频5 | 一级黄色片武则天 | 国产91一区 | 久久思思爱 | 黄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成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深夜福利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专区国产精品 | 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黄色试片 | 在线区| 亚洲影视中文字幕 |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 日韩黄色免费观看 | 色婷婷a | 黄在线免费看 |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人的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人成免费爽爽爽视频 | 欧美一级免费视频 | 久久伊人国产精品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日本在线高清 | 色婷婷久久久久久 | 爱爱视频天天干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婷婷瑜伽 | av日韩在线免费观看 | 天天骑夜夜操 | 香蕉久久久精品 | 狠狠操夜夜爱 | 成人国产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