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模2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上,一場爭斗正在展開,而且與利率沒有關系。
相反,它完全與數據相關。
對陣雙方中,一方是高頻交易員、對沖基金和電子做市商。另一方面是美國最大的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他們爭論的焦點是實時交易數據的公布會幫助還是損害已經因流動性問題而步履蹣跚的市場。
針對美國財政部提出的要求,Citadel、Jane Street Capital和Virtu Financial等機構認為,提高透明度會完善定價機制,競爭和市場彈性。而花旗和PGIM Fixed Income警告稱,這種做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癥結,而且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PGIM Fixed Income的發達市場利率主管Mick Meyler回復財政部稱,“我們不認為提高交易的數據透明度可以解決問題,事實上這對同時進行大宗交易和低流動性債券交易的能力構成潛在風險。”
當然,像這樣的辯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4年美債市場發生所謂的“閃電式上漲”,收益率暴跌16個基點后在短短12分鐘內又急速反彈16基點,此后財政部對市場參與者發出了類似的數據透明度方面的建議。
就像如今一樣,當時受訪者們也是意見分歧很大。最終,財政部決定由金融業監管局(Finra)收集通過債券價格報告系統Trace發布的市場數據供官方使用。Finra從2020年開始每周發布總成交量統計數據。
但對于許多人來說,這些額外的透明度遠遠不夠。
過去兩年的大部分時間,美國國債市場流動性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一項衡量債券平均收益率誤差的指標目前徘徊在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附近。
PGIM和其他公司認為,從根本上說,這個問題源于政府債務的激增使交易商難以應付,特別是考慮到金融危機后監管的壓力。“對美國國債市場功能構成的最大結構性威脅之一是交易商資產負債表規模的不斷縮小,” PGIM的Meyler寫道。 “增加透明度也無助于解決這個問題。”
PGIM建議調整包括中央清算系統在內的市場結構及改革補充杠桿比率,據稱這限制了銀行充當交易媒介的能力。
大宗交易
大多數反饋意見認為,提高美國國債透明度的措施需要對大宗交易予以豁免,以避免公開投資者身份引發“搶跑”和其他掠奪性行為。
先鋒集團全球固定收益部門主管Sara Devereux建議Finra從外國銀行和自營交易公司收集數據,然后再尋求實時交易數據。
包括Virtu Financial、MarketAxess在內的電子做市商,建議財政部采用與企業債券市場類似的公開披露機制,企業債市場通常要求在15分鐘或更短時間內披露交易信息。
但花旗集團對于公開披露實時交易信息表示反對。該行全球市場的全球利率部門能聯合主管Deirdre Dunn表示,這將“可能進一步降低流動性,并削弱美國國債市場如此獨特且至關重要的避險特征”。
關鍵詞: 美國國債市場 美國國債 國債市場 規模2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