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內幕網站5月28日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訪日期間向駐日美軍講話時表示,福特級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太費錢了,他將頒布命令把其改為蒸汽彈射器。特朗普甚至開玩笑稱電磁彈射裝置只有愛因斯坦才能理解怎么操作,支持電磁彈射的人可能是敵方派來臥底的。
特朗普對電磁彈射系統的不滿由來已久,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道稱,早在2017年“福特”號開啟驗收測試的關鍵節點,特朗普就曾批評電磁彈射靡費甚高,而且技術也不靠譜,建議美海軍改回蒸汽彈射系統。
電磁彈射系統是美海軍新一代航母(福特級)最具標志性的裝備,具有體積小、對輔助系統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輕、運行和維護費用低等優點,在提升艦載機出勤效率的同時,也能增加其有效載荷(燃油以及載彈量)。
圖為F-18F戰機準備使用“福特”號上的電磁彈射器起飛。
據介紹,電磁彈射器的體積約為蒸汽彈射器的一半,航母空間的利用率將進一步提升。電磁彈射器的功率更大且容易調節,無論大噸位的固定翼飛機,還是小型的無人機都能快速安全彈射。對比蒸汽彈射,電磁彈射器的維護保養費用將大幅下降,而操作該系統的人力成本可降低30%。與尼米茲級航母相比,福特級的艦載機起飛架次(單位時間)能增多25%。
電磁彈射有這么多優點,特朗普為何還要反對呢?特朗普一直對太多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抱著不信任態度。當波音737MAX連發嚴重事故時,特朗普也曾抨擊民航飛機上過多新技術的應用——那些“老舊而更簡單”的技術要“好得多”,而先進的復雜技術往往帶來危險。針對民航飛機新技術應用的吐槽,特朗普也使用了偏愛的“梗”——不希望“愛因斯坦成為我的飛行員”。
新技術的應用難免伴隨“陣痛”,“福特”號航母上的電磁彈射系統的表現也進一步證實并加劇了特朗普的擔憂。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報道稱,美國海軍2019年初證實,“福特”號上采用的電磁彈射系統存在一系列重大缺陷。
資料圖:“福特”號航母駛出弗吉尼亞州的港口。
目前的測試表明“福特”號上的4個電磁彈射器,如果有一個不能工作,那么其他3個也無法使用。這意味著尼米茲級航母此前在海上讓一個或者多個蒸汽彈射器“離線”進行維護的做法在福特級航母上將不再適用。本來電磁彈射系統的優勢是效率更高,但既有缺陷或抵消這一優勢。
美國海軍2017年底得出的結論是,一艘配備電磁彈射系統的航母成功完成一次為期4天的“高負荷使用”(大型作戰行動中,高負荷使用彈射器彈射艦載機)的幾率只有7%,成功完成一次為期一天的“高負荷使用”的幾率也不過70%。
另外,電磁彈射器最早的設計指標是“每彈射4100次允許出現一次故障”,但目前就海試期間搜集到的數據顯示,“福特”號上的電磁彈射器平均每彈射400次就會出一次故障。至少從“福特”號上的電磁彈射系統當前的表現來看,特朗普的批評并非夸張——太過昂貴,戰斗時也不夠可靠。
但問題在于,特朗普所說的把電磁彈射器改回蒸汽彈射器也并非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報道稱,拆除電磁彈射系統,再安裝蒸汽彈射系統的花費超過5億美元,并將耗費數年時間,還會使航母內部結構發生變化。
航母這樣的大型裝備在新設計以及新技術應用上一直較為保守,因為新技術帶來的風險可能拖累整個航母項目的進程,并導致成本失控。盡管有很多現實困難,但美國海軍對于電磁彈射系統最終能夠兌現“天賦”仍很有信心,而特朗普棄用電磁彈射系統的態度似乎也愈加堅決。最終,美國海軍未來航母的電磁彈射器能否“幸存”,目前來看仍有很大變數。(文/董磊)
關鍵詞: 航母電磁彈射,特朗普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