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昭通市巧家縣的“土豆米”生產線上工作。 楊金飛 攝
土豆學名馬鈴薯,是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全球糧食作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
作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地處烏蒙山區的昭通市曾被世界馬鈴薯大會授予“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稱號。2024年昭通市馬鈴薯產量達350萬噸。
昭通市巧家縣加工生產的“土豆米”。 楊金飛 攝
土豆米聚焦植物多糖、蛋白復合體系的高水分擠壓重組技術研發,通過精準控制溫度、濕度和酶解時間,將新鮮馬鈴薯轉化為直徑0.5-1毫米的米粒狀成品。保留土豆90%以上的天然營養成分,與傳統精制米面相比蛋白質含量提高27%。吃在嘴里既有大米的軟糯,又有土豆的香甜。
“土豆做成米后產值將翻十多倍。”巧家洪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昱霖介紹,土豆米生產線每小時可處理新鮮土豆20噸,2.5噸土豆能加工1噸土豆米。首條土豆米投產后,公司年加工新鮮土豆2500余噸,年加工土豆米將達1000噸,實現產值3000余萬元。(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土豆巧變米 中國首條自主研發“土豆米”生2025-03-03
- 土豆巧變米 中國首條自主研發“土豆米”生2025-03-03
- 土豆巧變米 中國首條自主研發“土豆米”生2025-03-03
- 贛江觀瀾:浴“水”煥生,江西南康何以邁向2025-03-03
- 帶著三個特別的期待走進兩會時間2025-03-03
- 國內首套110千伏主網自愈系統投運 復電效2025-03-03
- 珠江“壓咸補淡”顯生態效益 促魚巢附魚卵2025-03-03
- 同心幫扶十七載 浙江龍游畬鄉蹚出和美共富2025-03-03
- 同心幫扶十七載 浙江龍游畬鄉蹚出和美共富2025-03-03
- 蘇圓圓代表:推動電氫協同產業步入“快車道2025-03-03
- “00后”北京支教教師在草原上的三尺講臺2025-03-03
- 蘇圓圓代表:推動電氫協同產業步入“快車道2025-03-03
- 廣東臺山豆仔初春上市俏銷 種植戶喜迎豐收2025-03-03
- 廣東臺山豆仔初春上市俏銷 種植戶喜迎豐收2025-03-03
- 讓人才潮涌在希望的田野上2025-03-03
- 環比增幅的衡量標準是什么?環比增長率怎么2025-03-03
- 周鴻祎:人工智能安全與發展可“同步走”2025-03-03
- 中國工商銀行計劃未來三年為民企提供投融資2025-03-03
- 中國工商銀行計劃未來三年為民企提供投融資2025-03-03
- 山西開行首趟“晉蜀糧食專列”2025-03-03
- 股票G點的判斷依據有哪些?均線和均量線的2025-03-03
- (走進中國鄉村)廣東百年“漁網小鎮”謀新2025-03-03
- 全國人大代表王臻:“最好的羊絨在中國”2025-03-03
- 全國人大代表王臻:“最好的羊絨在中國”2025-03-03
- 向科技金融轉型,銀行業如何應對共性挑戰?2025-03-03
- 2025中國生物發酵產業技術大會舉辦 業內熱2025-03-03
- 2025中國生物發酵產業技術大會舉辦 業內熱2025-03-03
- 四省十市達成合作,不動產登記開啟“跨省通2025-03-03
- 什么是現貨掛牌交易模式?股市掛牌和上市的2025-03-03
- 舊手機煥發新價值!這些“新選擇”讓你的廢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