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學歷就可以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這引來了一些網友的質疑:對學歷學位要求是否過低?是否存在因人設崗、“蘿卜坑”、找關系等現(xiàn)象?
從2024年3月起,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人事處處長林繁昌就負責該校人事招聘、師資培訓等工作,他直呼這些質疑不切實情。“不可能是人情招考、‘蘿卜坑’招考。”
林繁昌介紹,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對高技能人才的引進并非今年才有,從2021年起,該校就在逐步引入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基本上每年都有2-3名實訓教師崗位的招聘計劃,學歷學位要求也均為“專科及以上”。
從學校招聘公告中可看到,此次招聘共計劃引入21個崗位共38人,除實訓教師只要求“專科學歷以上”之外,專業(yè)帶頭人、專任教師等崗位的學歷學位要求均是碩士、博士研究生及以上。
雖然放寬了對高技能人才的學歷學位限制,但實訓教師崗位“技術技能要求”一欄,長長的一串寫了如下內容:技術技能水平相當于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世界技能大賽獎牌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省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省級及以上工藝美術大師,首席技師、特級技師(新八級),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項目入選者,市“南孔精英”拔尖人才項目入選者、市“南孔精英”計劃培養(yǎng)專項的技能領軍人才等。
林繁昌介紹,該校對高技能人才的招引待遇表格中,將人才分為Ⅰ、Ⅱ、Ⅲ、Ⅳ、Ⅴ五個類別,除學歷要求外,尤其突出技術技能水平要求。“學校大力引進高技能人才,但至今為止,還未有滿足Ⅰ類要求的技能領軍人才前來應聘。”林繁昌說。
記者看到,在待遇欄中,Ⅰ類人才中,專業(yè)領軍人才和技能領軍人才等同,都享有80平方米以上的購房補貼、150萬-500萬元的安家補助、100萬-300萬元的科研啟動費、每年4萬-50萬元人才津貼;Ⅲ類人才包括博士研究生、特級技師(新八級)以及技術技能水平達到或相當于全國技術能手、浙江杰出工匠、省級杰出技能人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高技能人才,這類人才60平方米的購房補貼、40萬元起,最高可達90萬元的安家補助。
該校副校長姚水洪感慨:“高技能人才的招聘并不容易,他們是萬里挑一的。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技術技能要求的具體含義,其中Ⅰ類人才的技能水平基本上相當于工人中的‘院士’了。”
林繁昌介紹了該校的高層次人才招引計劃的申報、招聘流程。他說:“學校制定的招聘計劃,首先是由二級學院,根據師資隊伍建設、專業(yè)發(fā)展需求等確定后上報。各學院需求匯總后,經過學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辦公會、黨委會的審定,最后報市人社局審定后進行發(fā)布。”
從招聘流程來看,該校高層次緊缺人才的招聘全年進行。“只要求職者投遞簡歷,經資格審查后,我們覺得能力適配就會約來面試。”
面試包括自我介紹、課程試講、相關成果或從事項目開發(fā)情況評判;對于高技能人才,還會加試技能操作的環(huán)節(jié)。面試小組由用人學院、黨委紀委、教務、科研、人事等機構10余人組成,對求職者進行綜合打分排名,才能最終確定考察對象名單。經過政審、體檢等環(huán)節(jié),將最終聘用名單提交到衢州市進行公示,才算塵埃落定。
林繁昌介紹,從2021年以來,該校總計引進了6名高技能人才,除浙江衢州外,分別來自安徽、廣西、浙江慈溪。不過,林繁昌坦言:“今年的招聘中,實訓教師兩個崗位,至今還沒收到完全符合條件的簡歷,所以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樣‘輕輕松松就可以滿足要求’招到人。與此相反,反而是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求職者,今年已面談了20多名,并有9人左右達成初步引入意向。”
“學校的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有據可依,這背后是職業(yè)教育領域相關國家政策的指引。”姚水洪介紹說。2019年,國務院印發(fā)《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提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明確“職業(yè)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yè)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yè)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yè)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
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中提出“國家鼓勵職業(yè)學校聘請技能大師、勞動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等高技能人才,通過擔任專職或者兼職專業(yè)課教師、設立工作室等方式,參與人才培養(yǎng)、技術開發(fā)、技能傳承等工作。”
姚水洪認為:“‘職教20條’等一系列文件表明,國家對職業(yè)教育教師更注重技能,學歷要求并非必須指標。”
對此,中青評論發(fā)文稱——
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yè)教育更注重實操、實訓能力,簡單基于學歷的人才評價體系并不完全適用。因此,職業(yè)院校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時設置不同的評價機制也很正常。只要專業(yè)對口、實力過硬,那些在 運輸與物流、制造與工程技術、 社會與個人服務等技能領域取得顯著成果的人才,當然有資格被視為“高層次人才”,進而言傳身教,推動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