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廟是中國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波羅誕”又稱“南海神誕”,是為紀念南海神祝融生日設立的廟會,于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也是嶺南地區最古老、最具影響力的民俗盛會之一。
3月12日,“波羅誕”千年廟會迎來“正誕日”。“五子朝王”歷來是“波羅誕”的核心儀式,民間傳說中,南海神祝融有5個兒子,均以“案”字為名。自明代開始,在“正誕日”,身穿盛裝的十五鄉村民抬著“五案”神像,送至南海神廟中庭,向南海神祝壽,稱為“五子朝王”。
3月12日,廣州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正誕日”現場。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今年的廟會,自3月10日至14日,為期五天。“波羅誕”千年廟會融古通今,匯聚近百項特色活動,既保留“祭海祈福”“五子朝王”等傳統儀式,又融入非遺集市、藝術交流等創新元素。
廟會里,貴州獨山縣民族歌舞劇生動地展現獨山布依族、苗族的民俗文化與歷史傳承,將黔南風情引入嶺南大地。非遺傳承人在現場展示應景的波羅雞、波羅粽等制作技藝,更讓游客們贊嘆不已。
“我制作的波羅雞十分旺銷,購買者不僅有本地市民,還有許多是國外游客。”波羅雞非遺傳承人張麗添接受中新社采訪時介紹,每一只波羅雞都需要經過黏泥、倒模、繪色等繁瑣的工序組裝而成。
張麗添說,波羅雞里面既沒有菠蘿也沒有雞,它是“波羅誕”特有的工藝吉祥物,用粵語的“雞”諧音“吉”,寓意吉祥如意。
3月10日,廣東廣州,波羅雞工藝品吸引市民。 張璐 攝
“波羅粽是‘波羅誕’期間包的粽子,寓意團圓和諧。我現在每天都賣1萬多個波羅粽,預計今年可以賣大約5萬個。”波羅粽制作技藝傳承人陳玉彩稱,今年的品種最為豐富,有紅豆沙、五花肉、蛋黃、五谷雜糧等十幾個品種,既有傳統口味,也有創新口味。
“波羅粽要用明火煲煮8小時,煮至粽葉、餡料融為一體,口感才會香、滑、嫩。”陳玉彩表示:“希望逛廟會的游客都來品嘗波羅粽,體驗傳統美食和‘海絲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