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8月8日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標志著秋季的開始。這個節氣,人們應該如何養生,如何防病?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治未病科的馬界博士提醒大家,立秋時節需注意“五養三防”保健康。
立秋后的“五養”有這些
(資料圖片)
馬界表示,所謂“五養”即情志、起居、飲食、運動、經絡穴位按摩。
“情志”調養:進入秋季,人們的情志就應該順應自然,要做到保持內心寧靜。只有保持心情舒暢,克制悲憂傷感,才能心身愉快,做到“斂陰養陰”。
“起居”調養:立秋萬物開始成熟,秋高氣爽,人們應該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利于肺氣得以宣發肅降,早起防收斂之氣太過。立秋后晝夜溫差會逐漸變大,對于抵抗力低下的人群,更要注意適時添減衣物,及時保暖。
“飲食”調養:立秋后天氣的最大特點是干燥,燥氣傷肺,耗人津液,引發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所謂燥則潤之,此時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立秋時節飲食養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秋季適當增加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檸檬、柚子、西紅柿以平肝氣,且酸甘化陰以增陰液來源,減少辛味以降肺氣。總之飲食上多食用潤肺平肝的食物,以維持機體平衡。
專家推薦的秋季藥膳包括鮮黃花肉片湯。食材:鮮黃花50克、瘦肉200克、大蒜、豌豆粉、豆油適量。做法:將鮮黃花洗凈后備用,瘦肉洗凈后切片裹上豌豆粉,少量豆油攪拌,向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慢火煮40分鐘,調味即可。功效:滋陰潤肺,潤膚養顏,防秋燥。
百合銀耳蓮子粥。食材:蓮子10克、百合10克、銀耳20克、枸杞5克、糯米50克、紅棗10克。做法:將蓮子去心、百合、銀耳、枸杞和紅棗分別用溫水浸泡30分鐘左右。鍋中水煮開,放入食材,大火煮沸,繼續小火慢煮40分鐘左右。出鍋后,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白糖。功效:養心安神,潤肺止咳。是夏末秋初潤肺養肺的佳品,老少皆宜的食物。
“運動”調養:立秋后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松平緩的項目,如慢跑、太極、瑜伽等。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陰氣耗損。
“穴位按摩”調養:按揉手太陰肺經,對調節肺經氣血有較好作用,同時預防肺部疾病的發生。按揉關元穴,即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經常按摩此穴,可調整全身的呼吸功能,激發經氣,升提氣機。
秋后還需防暑、防燥、防感冒
馬界表示,秋后除“五養”外,防暑、防燥、防感冒也同樣的重要。
防暑:立秋時節,暑熱未盡,氣溫不會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升高,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天氣也逐漸由潮熱轉向干熱。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懈怠,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為預防中暑,提醒大家盡量要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以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
防燥:秋后人們常見口干舌燥、鼻澀咽痛、皮膚干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
防感冒:立秋后,晝夜溫差變大,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初秋也是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癥狀,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惡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初秋的夜晚,很多人習慣不蓋被子,太過貪涼會導致腹瀉、頭重等。因此,初秋之際,千萬注意不要貪涼,注重飲食衛生,情緒穩定。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世界熱頭條丨?駐馬店市驛城區朱古洞鄉: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為鄉村振興提供“水動能”
- 駐馬店市生態環境局新蔡分局組織開展“悟思想”學紀守紀交流活動
- ?泌陽縣泌陽河“美麗河湖”建設成效顯著 全球即時看
- 世界觀熱點:鄧州市法院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
- 世界觀天下!汝南縣“愛心粥”志愿服務項目榮獲河南省項目大賽二等獎
- ?西平縣柏苑街道開展2023年紀律教育宣傳月“明紀律,鑄忠誠”集體學習
- 世界熱門:?息縣縣委書記、縣政府縣長管保臣調研城區項目建設情況
- 環球熱議:多地陸續發布養老金調整方案,哪些人可以多漲養老金?
- 全球動態:win10復制文件很慢沒反應怎么辦?win10復制文件需要管理員權限怎么辦?
- 65歲老人能存三年定期嗎? 老年人存定期要注意些什么?_焦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