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儲能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00951.HK)、(00819.HK)、(002594)、(300207)、(300014)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中國投運儲能項目裝機結構、儲能項目中標價、新型儲能裝機規模
1、新型儲能指導意見發布
2021年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最新儲能政策《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本次新型儲能指導意見的發布意味著國家對儲能行業的高度重視。
《指導意見》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30GW)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指導意見》還提出了要強化規劃引導,鼓勵儲能多元發展;推動技術進步,壯大儲能產業體系;完善政策機制,營造健康市場環境;規范行業管理,提升建設運行水平等。
2、儲能在電力消納方面至關重要
儲能是什么呢?儲能是通過特定的裝置或物理介質將不同形式的能量通過不同方式儲存起來,以便以后在需要時利用的技術。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導磁儲能、電池儲能等。
新型儲能是什么呢?2021年6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最新儲能政策《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征求意見稿)》指出新型儲能項目是除抽水蓄能外的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項目。
由于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而且會產生污染,因此全球到開始展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但清潔能源最大的困境就是不穩定、利用率低,且存在明顯的波峰波谷。隨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平價進程不斷推進,新能源裝機容量的不斷提高,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由此引發的能源消納問題日益凸顯。
儲能在電力消納方面至關重要,電力系統是一個穩態平衡的系統,儲能電站是在多種電力能源與電力需求之間進行調節緩沖,相當于“蓄水池”的作用。儲能的重要作用包括平抑功率波動、削峰填谷、改善電能質量等。
3、政策推動下儲能裝機規模穩步增長
由于儲能在清潔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儲能相關政策。2017年9月,我國出臺了儲能產業第一個全面指導性文件《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指導意見》;2021年6月出臺了第一個新型儲能管理規范《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征求意見稿)》。
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穩步增長。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數據,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35.6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8.6%,同比增長9.8%。
4、新型儲能結構占比有所增大
近年來,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新型儲能加速發展,2019-2020年新型儲能占全部儲能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電化學儲能從4.9%增長至9.2%。
從我國投運儲能項目的裝機結構來看,抽水儲能仍然是我國主要的儲能方式,占比達89.3%;我國新型儲能的結構占比仍較小,新型儲能中電化學儲能為主要儲能方式,而其中以鋰離子電池為主,占比達88.8%。
5、儲能項目成本快速下降、經濟性凸顯
《指導意見》強調了推動儲能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過去十余年,伴隨著行業技術進步,儲能投資成本不斷下降。CNESA數據顯示,儲能電池成本每年以20%-30%的幅度下降,近年來,新能源電站項目儲能招標價大幅降低。
2020年年初以來,風儲項目中標價從2.15元/Wh降至1.06元/Wh。除此之外,儲能行業上游鋰電池,逐年高增的市場需求,有助于拉動成本的降低。
6、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30GW
“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力體制改革政策的落實、現貨市場的逐步建立、可再生能源實現大規模并網、分布式能源體系的完善、電動汽車的快速普及以及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完善等將持續推動儲能市場規模穩步攀升。
未來,儲能技術與應用策略的成熟、標準與規范的制定、成本下降與規模化生產的實現、儲能應用市場與價格機制的建立都將保障儲能為支撐中國實現能源結構向低碳化轉型發揮更加堅實的作用。據《指導意見》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30GW。
關鍵詞: 規模 穩步增長 裝機 現狀 行業市場 中國儲能行業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