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公眾參與科學成為促進科技界與公眾互動交流的新形態。
公眾參與科學呈現出多項顯著特征。一是多元主體各司其職、密切協作,高效推動科學研究。就“貉口普查”項目而言,跨行業志愿者在科研團隊的專業指導下參與調查,僅用2個晚上就完成了傳統科研團隊兩個半月工作量的數據采集,有效消除了由于調查周期長而出現的生物群體遷入遷出、生存狀態發生變化等帶來的時空誤差。二是通過搭建多方平等對話平臺,形成多元協商共治,增強了公眾的科學決策話語權。三是形成“政策優化—公眾教育—行為改變”的良性循環,志愿者可以通過參與科學實踐促進知識內化。
公眾參與科學對公眾端和科研端均產生積極影響。公眾通過沉浸式參與科研,打破了自身對科學的認知壁壘,科學由此變得更加有趣。科研端則在降本增效的同時,形成了需求響應機制,能夠更準確地捕捉公眾的認知盲點與興趣點,有利于構建需求導向的科普供給體系。
21世紀以來,作為一種科普的新形態,公眾參與科學已獲廣泛認可,并在歐美科學界發展較為成熟。相比之下,這種形式在我國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且其應用主要集中在生態學領域,在天文學、心理認知等領域還具有廣闊的拓展空間和發展潛力。
為此,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科普法為契機,圍繞“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目標,應推動更多公眾參與科學項目,并讓大眾了解相關信息。可以探索開發科研眾包數字平臺,由科研團隊引導公眾參與或根據公眾需求策劃科研選題。同時,應倡導建立政府支持、基金會或企業贊助等多方投入的保障體系。通過降低科研參與門檻、提升公眾的科研參與度,最終形成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科學價值多向轉化的開放式科研科普生態,彰顯科普工作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構筑公眾參與的科普創新生態2025-04-19
- 構筑公眾參與的科普創新生態2025-04-19
- “玲龍一號”全球首堆首臺主泵完成吊裝2025-04-19
- 建立規范化管理體系 促進自動駕駛行穩致遠2025-04-19
- 機器人馬拉松:人類的想象力在奔跑2025-04-19
- 建立規范化管理體系 促進自動駕駛行穩致遠2025-04-19
- 本土醫藥企業如何創新發展?腫瘤專家:國家2025-04-19
- 中新健康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提升全民運2025-04-19
- 室內隔著玻璃曬太陽能補鈣嗎?2025-04-19
- 5種癌前病變,胃癌的“黃燈警告” | 全國2025-04-19
- 中新健康丨上班族“久坐傷肉” 中醫專家給2025-04-19
- 國家藥監局召開藥品網絡銷售平臺企業合規指2025-04-19
- 全球首個億量級草藥基因編碼天然多樣性成分2025-04-19
- 全球首個億量級草藥基因編碼天然多樣性成分2025-04-19
- 最新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工作時間超10小2025-04-19
- 血友病診療技術進步讓“玻璃人”看到長壽希2025-04-19
- 最新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工作時間超10小2025-04-19
- 最新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工作時間超10小2025-04-19
- 優化罕見病藥品準入機制 4歲患兒在滬成功2025-04-19
- 心理健康藍皮書:短視頻高強度使用與抑郁和2025-04-19
- 薯片添加劑TBHQ致癌嗎?專家:安全劑量內食2025-04-19
- 血管里的斑塊或可縮小甚至消失?逆轉的關鍵2025-04-19
- 曬太陽會致癌?吃大蒜能防癌?專家解答2025-04-19
- 曬太陽會致癌?吃大蒜能防癌?專家解答2025-04-19
- 曬太陽會致癌?吃大蒜能防癌?專家解答2025-04-19
- 國產生物制劑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提供2025-04-19
- 南京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04-19
- 巴南民盟教育幫扶行動 從“輸血”到“造血2025-04-19
- 香港教育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促進愛國主2025-04-19
- 浙江啟動“統戰理論政策進高校” 三年將實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