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持倉近期是冰火兩重天,醫療器械紅紅火火,我覺得不夠便宜和誘人了,就做了小倉位減持。
倉位更重的白酒,連續下跌,引得我想加倉。但我重倉的白酒票又是有高成長預期的,殺邏輯的時候就會比較難看。碰到預期中拉胯的23季報,跌的幅度讓我覺得還比較溫和可接受。
倒是這周幾家白酒龍頭,甚至股王茅臺跌得讓我有點意外。斷崖下跌的態勢,估計是最近軟妹碧貶值,外資拋售造成一定程度踩踏,主要是市場情緒的波動。
(資料圖)
我去‘酒價參考’翻看了一下,是有部分規格的茅臺產品有小幅度的下跌。但相比參考售價3K左右來說,十天八天跌20或30,我覺還好吧,就算這周多出現了幾次波動,但其實并沒有多大的跌幅。
比如今天看到的飛天22年整箱價格是3010,10月6日的價格3040,9月30日的價格3050;今天的飛天22年散瓶還在2715,而國慶期間,10月6日的價格2720,9月30日的價格2740。很明顯那個跌的幅度相比股價來說,我覺股價肯定是過度反應了。也可能吧,有人是抱著過于美好的茅臺穩健的預期,市場上酒價的小幅波動就把那些人嚇到了。
我在一個股票投研的高手群,其中有粉絲上萬的大V去年就在說,茅臺會有大級別的調整,他估計會跌破800-1000的區間,或者五糧液PE調整接近各位數,然后白酒整體見大底。給出的主要理由是,16至21年,不少白酒有30-50倍的漲幅,歷史上與之媲美的版塊只有有色。這樣畫線我可不敢茍同。
有人覺得還要腰斬太嚇人;有人說,沒有多可怕,比中丐溫和多了;也有看好白酒的大V覺得跌得不夠多,行業本身比較堅挺;順著他這話,就有人解讀還要補跌,因為估值高,基金應對下跌大勢時的贖回被動減倉,我感覺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我覺得名優白酒上市公司,總體雖然分紅率不算太高,但也拿得出手了,看現金流,賺到的明顯是真錢。前期有點泡沫很正常,泡沫下面我覺還是很有料的。現在我覺得泡沫去的差不多了。16年的低點完全不可能回去了。有人猜我是被埋了,我承認是淺套了,難免屁股指揮腦袋。但我也有我的理由,認不認可咱可以先聊聊。
我沒說,但我內心是希望白酒再跌10~20%,我好繼續加大倉位。我個人估計茅臺跌破1500的概率不是很大,但仍然有可能,也許是3~4成吧;跌破1400,有2~3成的可能性;跌破1300,也許有1-2成。最后這個已經是我最悲觀預期了。真打臉的話,我會想辦法搞錢加倉。
考慮到國內經濟態勢基本可以算弱復蘇,國內通脹可控,米國持續加息,國外更加糟糕,國內外股市很可能分道揚鑣。看國內的房地產國企龍頭都企穩了,國家又持續出手了一些救市辦法和策略。國內貨幣政策是相對寬松的,流動性較寬裕,A股并沒有多大的可能持續下跌很久或很大幅度。
我有個對大盤和對上證指數的基本判斷,是我們肯定不會永遠在3000點上不去。也許就這一兩年,上證指數也許將永遠跨過3000點,不會再回踩了。非要給個理由,就是現在歐洲去工業化將可能持續,中美都受益。再有,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明顯在超越傳統日德等傳統強國,帶著巨大的產業鏈一起升級。這兩點都有助我們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有人說,白酒更多是基金抱團搞上去的,這話不算很對,但也不全錯。我就想,優質上市公司其實是比較稀缺的,而名優白酒上市公司是有比較多優質標的的。無論是險資,外資,社保,還是公私募基金,不去買優質公司共同成長,難道非要去新能源等賽道里面去蒙未來嗎?人太多的地方可能有踩踏風險哦,現在白酒相對冷清了,我覺得算好事。
白酒成長性相對主賽道來說可能稍弱,但護城河較穩固,即使是23線的名酒,在用戶的心智里都擁有獨特的定位。考慮到現在的流量成本,行業外的大資金再打造出一個名酒品牌,可以說難上加難。前些年就有名企如聯想,娃哈哈,投入重金后,弒羽而歸。
還有朋友說,有經銷商既屯酒,又炒酒的股票。這種事可能百億以下市值的小公司有效果,大的名酒上市公司,不光體量巨大不好控盤,人家可是有一系列手段,管控經銷商庫存的。什么電子掃碼,精準定位,各種先進技術和系統都有。據近期的行業調研顯示,名酒上市公司的渠道庫存大多數屬于良性,總體大約2~3月,廠家控貨挺價操作嫻熟。
對名酒上市公司來說,有些人害怕的渠道庫存崩塌,我相信不會來的了。因為1314年的白酒寒冬,及其附帶的渠道庫存崩塌,給整個行業都是足夠深刻的教訓,沒有人會愿意再來一次。
現在有傳經銷商庫存太多賣不掉的,我估計說的是雜牌酒吧,特別是茅臺鎮的。時不時,我就看到有微信微商的超便宜醬酒廣告。前兩年趁著醬酒熱潮,有人撈到快錢了,現在還在玩想脫手估計不易了,但是他們能影響誰啊,茅臺嗎?不可能的啊。 名優白酒的護城河,可是綜合立體的,既有口味口感的,又有地域和用戶心智的,還有渠道的,更有營銷廣告流量門檻,別說還要有什么古代窖池了,誰來突破都太難太難了。
現在有越來越多朋友和資金認識到白酒名企的好處,現金流優秀,提價能力強,庫存能升值,低烈度竟爭,高毛利,高凈利,大額快銷品,甚至奢侈品,很少需要研發,行業韌性強,怎么看都是太太優秀了。大多數大股東是國企,是有比較穩定預期的,更沒有造假的必要。
我覺白酒名企的股票,現在大多數估值合理偏低,適合長期持有。特別是有幾只成長速度較快的好票,更是誘人。幾個季度業績波動,我覺不用太在意,做好甄別既可。特別是疫情終將過去,看上海機場的月線都在不斷抬高,那還沒有扭虧呢,更優秀的白酒有啥好擔心嘛。我反正自己拿著是可以放心安睡的。
今天太晚了,先寫這么多吧。
本文是個人投資思考與記錄,難免有各種局限性。文中所提個股,都是自己嚇想蝦玩。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賺錢不容易,虧錢很容易。切記獨立思考,共勉。
祝開心! 祝發財!
#白酒股永遠滴神##白酒股終于跌了##白酒股狂歡繼續#
$貴州茅臺(SH600519)$$五糧液(SZ000858)$$酒鬼酒(SZ000799)$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每日熱聞!近期關于白酒看法2022-10-23
- 每日消息!衛星視角:大壩倒塌后 南非城鎮2022-10-23
- 去年我是怎么清倉茅臺等白馬換可轉債的?—2022-10-23
- 要聞速遞:第四屆百濟神州實體腫瘤高峰論壇2022-10-23
- 新研究:選擇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形成的2022-10-23
- 頭條:科學家揭開蚊子如何聞到人類氣味的神2022-10-23
-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約580光年的地方發現一2022-10-23
- 俄國家航天集團:“球體”衛星群首顆衛星已2022-10-23
- 天天報道:4.39億年前的牙齒化石顛覆了人們2022-10-23
- 天天動態:招商輪船季報:雜毛不雜,巨輪遠2022-10-23
- 天天消息!商業銀行區域版圖分析:經濟強則2022-10-23
- 天天時訊:[視頻]看科學家如何將純凈水變成2022-10-23
- 世界即時:科學家發現世界上第一張已知星圖2022-10-23
- 美國一名高中生完成神仙魚基因組測序2022-10-23
- 【世界新要聞】夢天實驗艙本月發射 中國空2022-10-23
- 李銀環代表: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更好2022-10-23
- 前沿熱點:江西大際村村民收割水稻2022-10-23
- 世界今頭條!蘭臻代表:堅定教育為人民服務2022-10-23
- 快資訊:物理學家對質子結構異常現象感到疑2022-10-23
- 環球最資訊丨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目光投向2022-10-22
- 醫生說:專家支招秋冬季節呼吸道傳染病預防2022-10-22
- Nature刊發華人教授鋰電新研究: 充電11分2022-10-22
- 丘棟榮雖好,可不要貪杯哦2022-10-22
- 天聊 | 讓興趣改變生活現狀,體驗精彩人生!2022-10-22
- 熱訊:馬斯克:全球經濟衰退或持續到2024年2022-10-22
- 環球微資訊!漲薪有望?寧德時代前三季暴賺2022-10-22
- 熱點!秋冬季節如何擺脫痘痘的困擾?醫生給2022-10-22
- 焦點精選!我國將進行載人月球探測 建設月2022-10-22
- 環球今亮點!NASA已成立16人專家團隊就UFO2022-10-22
- 天天視點!芝加哥大學研究探討自身抗體如何2022-10-22
- 中國綠色農業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違規信函 稱其未按10-K表提交本財年年度報告
- Snap股價暴跌25%創一年新低 第三季度凈虧損3.595億美元
- 12月取暖油下跌3.8%至每加侖3.7568美元
- 斯塔斯?賓塔斯:目前銅市場的庫存可滿足全球消費4.9天
- 12月鈀價上漲84.10美元 至每盎司2,079.60美元漲幅4.2%
- 標普500指數下跌4.46點 跌幅0.12%報3690.70點
- 全美規模最大的100家貨幣市場基金平均收益率攀升至2.77%
- 貝萊德減持 比亞迪回應:是股東的自由選擇 曾嘗試溝通
- 歐洲人會愛上中國電動車嗎?蔚來比亞迪發力歐洲市場
- iOS16.1公開測試版上線:微信靈動島來了?
資訊
焦點
- Meta市值縮水至2017年水平 扎克伯格身價排名跌出全球前十
- “雙11”成立自營物流公司 菜鳥回應:消息不實
- 瑞信(CS.US)CEO發表備忘錄 試圖讓市場相信其財務穩定性
- 財務大臣重申捍衛日元立場 日本央行9月政策會議摘要提及政策轉向
- 英國迎來黃金搶購潮 新政府“迷你預算”刮起恐慌風暴
- 高盛:美國家庭和外國投資者將分別凈拋售1000億美元股票
- 違約概率飆升至至少10年來最高水平 百年銀行巨頭瑞信被傳“爆雷”!
- 美聯儲在加息速度問題上已現分歧 市場Q4能否扭轉頹勢?
- 進一步加碼全球黃油市場 威士蘭乳業收購新西蘭乳企Canary Foods
- 國際能源署警告:歐洲在今年冬天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短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