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某某銀行的信貸部工作人員,我們系統顯示您有一筆信用貸款,授信給到您這邊使用,您最近有資金需求嗎……”
這些話術,相信大家一定聽到過并且感到厭煩。最近一段時間,類似的“貸款業務”電話越來越多,而且對方都自稱是銀行的工作人員,甚至聲稱貸款可以用于與房子有關的用途,但這當中到底又有多少貓膩?
(相關資料圖)
信貸中介的生意不純粹
“我們要不是這么介紹自己,一般就會被直接掛掉電話。”小林曾是一名金融公司的信貸中介經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打電話給陌生客戶推銷各種貸款,“信貸中介進行推銷其實很正常,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現在我們接通電話后的自我介紹,都會說自己是某某銀行的客戶經理,還會隨便編一個工號,這樣才容易得到對方的信任。”
證券時報記者對幾個號稱是銀行客戶經理的來電進行調查,發現電話號碼“五花八門”,既有座機號碼也有網路電話,在其中一通顯示連云港的來電中,對方表示自己是深圳建設銀行某支行渠道部的陳經理,可以提供一筆年化利率低至3.55%的信用貸,如果額度不夠用還可以用深圳的房子作為抵押,額度可以提升至200萬元,當然還有經營貸和消費貸等其他貸款,利率視客戶具體資質而定。隨后,這位陳經理便開始詢問記者關于貸款的用途、工作收入水平以及房產的具體情況。
不過,當記者質疑這些資料僅僅在線上處理會不會存在風險,提出能否到現場進行業務咨詢和辦理業務之時,對方卻顯得有些猶豫。“審核資料以及出方案一般前期會在線上處理,處理好之后回到銀行柜臺面簽,這也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當記者再三要求前往現場遞交資料,這位陳經理卻不斷推脫,而且聲稱客戶的電話號碼是通過“大數據”獲得。記者隨后向建設銀行官方客服以及相關支行進行咨詢,銀行工作人員明確表示,這位陳經理并不是銀行的員工,銀行的信貸經理不會主動聯系陌生的客戶。
“這就是現在信貸中介的另一個套路,先用大行的名頭拉攏客戶、建立信任,然后再視客戶信用情況確定到底哪家銀行。實際上,他們并不是銀行工作人員,而是信貸中介。”小林表示,“純粹的信貸中介其實也無可厚非,但有些信貸中介的生意并不純粹,他們有自己的名目來加收各種服務費。”一位曾接觸信貸中介的受訪者表示,一些信貸中介先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條件吸引借款人簽約,中途卻會以借款人的條件不符合等為由更改方案,要求增加服務費,而且這些服務費都是用于覆蓋“成本”,不能叫做“中介費”。
另一位自稱是銀行信貸經理的高經理,卻告知記者辦公地址位于深圳地王大廈的一家信息咨詢公司。記者到達現場后,這位信貸經理告訴記者可以量身定制方案,然后再去銀行申請相關的貸款。而且,這位經理再三強調,公司與銀行有合作,可以規避很多風險。
記著調查發現,目前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等小微市場主體較以前能以更低利率獲得貸款。以個人經營抵押貸款為例,目前其利率在深圳已經挺進“3”時代。其實,客戶可以直接銀行辦理貸款,何必再通過中介?這時,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信貸中介告訴記者,如果想要取得低息的經營貸、信用貸等,但自己的資質條件不夠,或者想拿到貸款后“另作他用”,例如將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他們都有辦法可以幫助客戶解決并制定方案。而且,中介人員一再向記者打包票,只是服務費會相對較高。對于如何運作,對方不愿意說明。“我們跟一些銀行的客戶經理都有私下的合作聯系,所以成功貸款有保障。”這位信貸中介如是說。
或加劇市場恐慌
《證券時報》此前曾對房貸市場進行追蹤報道,揭發了將房貸轉換成經營貸、通過全款買房后套取消費抵押貸、信用抵押貸等貸款的亂象。在這當中,許多貸款人正是在信貸中介的幫助下“鋌而走險”。正如消費抵押貸、信用抵押貸的出現,如今銀行的各類貸款項目種類繁多,也給許多信貸中介留下操作空間,容易滋生新的金融亂象。
有熟悉此行業的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說:“傳統銀行以往主要服務中高端客戶,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感受到了競爭壓力,不排除一些人會跟外面的機構合作,加上一些客戶與銀行之間信息的不對稱,信貸中介就有了生存的空間。不要隨隨便便聽這些人的承諾,貓膩可能就在看不見的地方。”記者致電多家銀行的官方客服電話,工作人員也明確表示,對于類似的陌生來電,打著銀行的幌子詢問是否需要貸款,請立即撥打銀行官方電話進行投訴。即便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銀行貸款,一旦被查出問題或者被人向監管部門舉報,銀行會限期收回貸款,也就是抽貸。
的確,這些信貸中介之所以明知故犯,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盈利方式。除此之外,記者還發現市場中也存在一些信貸中介利用銀行信貸的幌子進行民間借貸,這其中的潛在風險更大。有業內律師表示,信貸公司也可能就是將自己的錢貸給借款人,那就不是金融貸款而是民間借貸。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現在‘銀行’的各種推銷電話非常多。不過,這個‘銀行’需要謹慎鑒別,不排除是銀行的工作人員跟外包的合作機構,也可能是一些信貸中介打著各種銀行的名義來進行推銷,給普通市民帶來很多騷擾。其實,他們的行為也是在變相推銷貸款,甚至可以幫助借款人將借貸款流入樓市。我認為,如果不遏制這些違規的貸款渠道,對一些普通購房者來說也不公平。普通購房者想要申請貸款依舊要經過嚴格的審批,這些違法違規的資金帶來亂象,也影響了大家對房地產金融市場的判斷,甚至影響大家對樓市調控的預期走向,反而加劇市場的恐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環球聚焦:太煩了!貸款電話頻騷擾,號稱銀2022-08-22
- 每日消息!證券時報:網絡互助平臺好事要辦2022-08-22
- 全球今日訊!科創板融資余額增加0.47億元2022-08-22
- 天天簡訊:上半年在管面積翻番,金茂服務稱2022-08-22
- 天天播報:中概股大移倉?全球基金巨頭轉戰2022-08-22
- 南王科技包裝公司轉板創業板 大客戶銷售數2022-08-22
- 上市公司跨界光伏名單引發熱議 你覺得誰能2022-08-22
- 未來,石油的地位會遭遇哪些挑戰?2022-08-22
- 中小銀行利率高不“賣座” 大行存款利率2022-08-22
- 水滴籌回應籌款中介抽成最高達70%2022-08-22
- 氣溫可達40℃以上!中央氣象臺連續第10天發2022-08-22
- 環球熱點評!我國科學家實現納米尺度光操控2022-08-22
- 世界視訊!宇航員分享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迷2022-08-22
- 世界快看點丨科學家們將攝像機綁在海豚身上2022-08-22
- 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再創近期新高 “北溪-12022-08-22
- 收貨等待時間過長?漢服企業發展尚不成熟2022-08-22
- 行業淡旺季景氣呈現出什么樣的投資特征? 2022-08-22
- 急速從神壇跌落 海底撈的瘋狂開店擴張錯了2022-08-22
- 聲譽風險管理如何做? 明星基金經理傳聞擾2022-08-22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海灣國家將從全球能源危2022-08-22
- 7月廣義基金繼續增持債券 其他機構增持規2022-08-22
- 中國從瑞士主要煉廠進口的黃金數量躍升至五2022-08-22
- 電影行業的拐點要來臨了? 大佬們從叫苦到2022-08-22
- 藝人楊紫成立東陽紫橦嘉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2-08-22
- 《蒼蘭訣》大火 “東方強”已被某生物科技2022-08-22
- 電影《新神榜·楊戩》亮相 主創出席映后見2022-08-22
- 《獨行月球》延長上映至9月28日 位居20222022-08-22
- “清朗”行動已清理違法和不良賬號近14億個 2022-08-22
- 暑期檔票房前三位 《獨行月球》暫列第一 2022-08-22
-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李幼斌等主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