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呼吸術”的新實踐
讓建筑曬“日光浴”就能發電,地源熱泵為室內供暖、制冷,特殊玻璃幕墻實現氣溫恒定……在雄安新區,一棟棟會“呼吸”的大樓組成雄安新區首個全電智慧園區和直流零碳示范園區——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
一個總建筑面積19.8萬平方米的園區,一年碳排放有多少?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所屬雄安公司“雙碳”工程師胡向遠說,如果按照現行國家標準計算,答案是10768噸。
胡向遠解釋說,“零碳建筑”并不是不產生碳排放,而是“零碳建筑”消耗的能源量與其自身產生的能源量大體相當,從而實現零排放。“所以我們需要最大程度上開源節流、精準控碳。”
“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采用‘被動節能、主動提效、清潔利用、電能替代’等一系列技術手段,最大程度降低園區內部碳排放量。”胡向遠說,例如高比例利用光伏、地熱等外部清潔能源,“三玻兩腔”玻璃幕墻、高效采光通風等被動節能技術,以及采用高效直流照明、設備節能管理等主動節能技術,從而構建覆蓋建筑、能源、運維的全鏈條減碳體系。
胡向遠表示,園區中關于智慧零碳研究成果具有可推廣性,從而幫助各類型園區實現從低碳、近零碳到高水平零碳目標的升級轉化。
3月26日,正在建設當中的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 趙丹媚 攝
“智能充電網”編織綠色出行網
在雄安,“90/80”出行目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即根據規劃,未來雄安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80%。
“為助力綠色出行,雄安新區在規劃之初就提前規劃好小區里電動汽車以及電動自行車充電位置。我們在新區配備智能充電系統,能夠自動精準適配各類新能源汽車型號。”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塔”)河北雄安分公司副總經理邵濱說,該系統智能化程度高,充電過程快速高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便捷性。
“目前,雄安新區的能源充電業務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我們已經建設了12000個低速充電端口和3000個汽車充電端口,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充電需求。”邵濱介紹說,目前,中國鐵塔的充電設施已基本覆蓋了雄安新區主城區。
“好房子”蘊含綠色基因
在雄安,一批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走進人們生活。這些房子不僅外觀現代,更通過智能家居系統提升生活便利性,依托綠色建筑技術降低環境負擔。
“好房子”需要“好材料”。在河北雄安寨里混凝土有限公司,筆者見到了可應用于未來高標準建筑,能夠達到建設“好房子”標準的建筑材料——清水混凝土。
“我們攻克了清水混凝土表觀成型、色差控制等6項核心技術,這款混凝土澆筑拆模后可直接使用,不加任何粉刷裝飾。”河北雄安寨里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林旺說。
4月14日,航拍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無人機照片) 韓冰 攝
周林旺表示,不僅如此,公司通過采用清潔能源、地源熱泵等先進設備及工藝,打造了中水處理、雨水收集、砂石分離、地源熱泵等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實現粉塵煙氣全分解、廢水廢料全回收、生產噪聲全隔離以及固廢、廢氣、污水“零排放”。
“雄安金茂府項目就選用了河北雄安寨里混凝土有限公司的高品質混凝土,它的和易性、保水性等各項性能都非常出色。”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相關項目負責人袁恒志表示,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使用,會讓雄安新區的建筑更加綠色環保、安全耐久。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