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穿著傳統戲服,頭戴獨特的變臉帽飾和道具,當具有中國韻味的戲曲音樂漸起,我的左手輕揮,再一個轉身,臉譜瞬間轉換。”來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學生奧蘇說,剛到中國廣西桂林留學時,她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如今她學會了唱山歌、跳竹竿舞,還學習了川劇中的“變臉”絕活。
“我訓練了近兩個月來提高‘變臉’技藝。開始感覺很難,我曾認為不可能學會,但覺得太有趣就堅持下來了。”奧蘇說,通過學習“變臉”技藝,體驗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留學之旅收獲頗豐。
來自尼泊爾的留學生喬薩里說:“如果沒有從尼泊爾來到中國,我不會知道這世界上有這樣一種充滿魅力的舞蹈——水袖舞。桂林的自然景觀與水袖的流動相輔相成,舞蹈的優雅與桂林那令人驚嘆的山水相結合,創造了藝術與自然的和諧融合。”
“記得第一次學習水袖舞,我感覺太難了,甚至有了想要放棄的念頭,但老師以十足的耐心一直鼓勵我前行。當我用水袖做出如同水波般流動的動作后,我發覺這有趣極了。”喬薩里說。
奧蘇和喬薩里在廣西桂林留學期間,各自學習了中國戲劇的藝術表演特技川劇變臉和京劇的水袖舞,過了一把“戲里”的癮。
奧蘇與喬薩里都是活躍于社交平臺的外國留學生。因為在社交平臺上的影響力,奧蘇與喬薩里被邀請參與體驗桂林藝術節。
“麻直走(桂林方言,意為一直走),克(桂林方言,意為去)桂林藝術節!”奧蘇對著鏡頭有模有樣地學說桂林話,一旁的喬薩里則認真地記錄兩人首次以“特邀體驗者”的身份參加2024桂林藝術節的感受。
來到桂林藝術節的山水藝術市集,在攤主的講解下,奧蘇得知,植物也能展現出美麗的顏色和別具一格的印跡。“就連中藥藥材蘇木都可以通過植物熱轉印技術手段,在蠶絲面料上呈現出艷麗的紫紅色。”奧蘇說,兼具現代時尚感和傳統文化韻味的藝術作品,能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藝術感受。
這次“特邀體驗”,喬薩里還欣賞到了把“靈渠”的歷史與現代戲劇相融合的中國音樂兒童偶劇《小鯉魚大冒險·靈渠奇遇》。
喬薩里說:“《小鯉魚大冒險·靈渠奇遇》的表演有趣而充滿智慧,它可看、可學、可玩,藝術的意義就是讓兒童抑或是成年人都能由內而外地感受到幸福。”在融合了文化、藝術與自然的桂林藝術節里,她深切感受到中國與國際藝術文化與眾不同的魅力。
“桂林藝術節的體驗之旅短暫又美好。視頻發布后,引起世界各國網友的關注和好奇。大家在評論區紛紛點贊、詢問‘這是在哪里’‘是過什么節日嗎’。”喬薩里說,作為一個“戲外”的觀眾,通過這次藝術節的體驗,她看到了中國很多獨特的文化。
奧蘇說:“在桂林藝術節上,我拍攝我喜愛的事物,并通過社交平臺分享給受眾,我的觀眾大多數未曾來過中國,他們表示,因為我的分享看到了一個絢爛多彩、充滿魅力的中國。”
2024桂林藝術節于10月26日至11月3日舉行,吸引了中國、瑞典、澳大利亞、韓國、意大利、英國等6個國家的藝術家共赴山水之約。48場精彩演出在“山劇場”“水劇場”“洞劇場”“草劇場”等13個空間呈現,讓桂林變成一座沒有圍墻的大劇院。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