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眼下,2023屆高校畢業生已經離校,但仍有一些青年沒有落實就業崗位。各地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為他們提供便捷可及的服務保障和權益保護,恰逢其時,也非常必要。
重視初次就業市場,對促進高質量就業有重要意義。青年群體初次就業不僅關乎“把蛋糕切好”,還關乎“把蛋糕做大”。給予初次就業群體更為友好的求職就業環境,暢通向上流動的通道,有利于促進其工作積極性,形成對青年群體的良性激勵氛圍。無論是對個體就業還是對整體高質量就業來說,都有協同促進的作用。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高校畢業生比過去更看重“軟性”環境了,諸如工作強度、工作環境、工作時間、薪資待遇、權益保障和職位晉升等就業質量因素。不過,“就業質量”的概念畢竟抽象,如何把握供需雙方需求,還有不少細節需要關注。其中最大的難題還是結構性矛盾這個老問題。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兩項能力。近年來,先進制造業、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對高端人才需求不斷增加。但產業結構、經濟形勢發展之快,相應的專業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能不能跟得上,面對勞動力市場提出的新需求、求職者就業觀的新變化,高校專業的課程設置能否接住招,還需要教育機制和就業服務思考得再提前些,預判到高校畢業生和市場需求的“預判”。
從現在到2035年,是妥善應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勞動人口供給沖擊、著力調整優化高校畢業生配置結構的重要時間段。尤其未來5年,是化解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提升就業質量的關鍵時期。如何讓畢業生盡快從學生轉換成職場人,成為人力資源市場中真正有價值的生力軍,仍是一個系統工程。
在當前就業形勢整體趨穩情況下,仍有部分學生面臨就業信息不對稱、就業政策不了解等困境。這說明就業政策執行仍有提升空間。為此,還要多渠道、多層面增強就業指導服務的精準性和培訓針對性。面向勞動力市場競爭力較弱的特殊高校畢業生群體,要創設更多提升就業能力的青年人才培養項目,多給他們一些在社會磨煉和實踐的機會,強化“從入學到入職”的全過程服務。對長期失業青年潛在群體,也要加大支持和幫扶力度,重視心理疏導。要健全就業統計監測預警和失業應對處置機制。從長遠講,還要加強教育培訓與產業升級發展銜接聯動,促進引導勞動力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世界實時:?西平縣應急管理局開展2023年反邪教知識測試活動
- ?西平縣嫘祖中學舉辦西平縣初中語文“輸出課堂”觀摩現場會
- 觀焦點:學無止盡 行以致遠——駐馬店市第十一小學開展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訓活動
- 三分類新規下信托公司加速轉型 業界建言加快出臺配套規范與指引 全球觀點
- 2022年美國和歐盟實際對華投資較2018年增長15.6%
- 熱頭條丨追光丨36位奧運冠軍領銜 中國代表團向亞運出發!
- 維信諾參股公司Micro LED量產線奠基 預計2024年底量產_全球快訊
- 天天要聞:2023賽季超三聯賽濟南爭霸賽落幕 第三循環本月開賽
- 共筑網絡安全屏障,這場博覽會與你有關!
- ?息縣法院召開執行權運行機制改革座談會_全球時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