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表面長什么樣?
今天(4日),國家航天局發布3幅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包括2幅黑白圖像和1幅彩色圖像。
黑白圖像由高分辨率相機在距離火星表面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攝,分辨率約0.7米,成像區域內火星表面小型環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見,據測算,圖中最大撞擊坑的直徑約620米。彩色圖像由中分辨率相機拍攝,畫面為火星北極區域。
2月26日起,天問一號在停泊軌道開展科學探測,環繞器高分辨率相機、中分辨率相機、礦物光譜儀等科學載荷陸續開機,獲取科學數據。環繞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機配置兩種成像探測器,能夠實現線陣推掃和面陣成像,對重點區域地形地貌開展精細觀測。中分辨率相機具備自動曝光和遙控調節曝光功能,能夠繪制火星全球遙感影像圖,進行火星地形地貌及其變化的探測。
天問一號什么時候著陸火星?
此時距離“天問一號”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已經過去200多天,跨越4.75億公里。目前3000N發動機已經完成點火工作,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星軌道。
進入環火星軌道之后,“天問一號”會先隨著軌道運動觀測火星表面環境收集資料。此次在距離火星220公里處拍攝到首張照片,清楚展現出火星表面阿茜達利亞平原、克律塞平原、子午高原、斯基亞帕雷利坑、水手谷等標志性地貌。按照預定計劃,今年五月份“天問一號”將正式開始登陸火星計劃,有望實現在火星表面實施軟著陸。
一旦此計劃實施成功,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中國火星探測“繞、落、巡”一步到位,這種極高難度的航天探測模式。直到現在全球火星探測任務的成功率依舊不到40%,即使是巔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也不敢嘗試如此瘋狂的航天探測計劃,一旦成功確實算得上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大壯舉。
這段時間最受關注的當然是如何讓火星引力捕獲“天問一號”,對于探測器經過火星軌道的時間點和速度都有極高要求。必須小于火星逃逸速度5.027km/s,然后還要達到環繞速度3.55km/s,還會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兩者之間的距離不斷調整,是一項極為復雜的運算過程。加上后續的降落和巡視,充分體現當今世界高科技中極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深空探測,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標志。
為什么火星適合移民?
直到目前為止,火星是人類移民外太空最佳的選擇。
距離:
火星是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超過4億公里。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最近距離大約4500萬公里,最遠距離超過2億公里。金星雖然離地球近一些,但金星大氣壓是地球的92倍,表面溫度最高達到462攝氏度,實在不適合人類居住。
氣候:
火星表面的重力是地球的38%,如果你在地球上不能完成扣籃,在火星會輕而易舉。火星大氣中有95%二氧化碳,極少的氧氣、水汽,在火星上無土栽培存在可能。火星地表最高氣溫曾達到35攝氏度,平均白天溫度27攝氏度左右,是人類體感比較舒適的問題。但由于火星大氣比較薄,無法保存很多的熱量,使得火星晝夜溫差比較大,夜晚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132攝氏度。火星的天氣重復性很高,所以很多自然現象都可以預測。和金星相比,是不是感覺火星就太適合人類生存了,當然還不止這些。
時間:
火星表面存在四季變化,火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為668.599火星日、686.98地球日,一年要比地球多三百多天。火星上一天的時間是24小時37分23秒,和地球非常相似,所以人類完全可以適應火星的作息時間。
資源:
火星上有水!作為生命的起源,萬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火星表面已經多次被證實發現液態水,但開采和運輸難度較大,而且火星表面的水純凈度讓人堪憂,其中混合著高濃度的化學混合物,不能直接進行食用和使用。但只要有水的存在,人類生存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天問一號什么時候返回地球?還會返回地球嗎?
返回。
但是不是整個探測器回到地球,而是經過一定時間收集火星樣本,叫做樣本回收著陸器,主要是收集樣本到著陸器,
而返回地球的話是地球返回軌道器,樣本收集好了之后,就由地球返回軌道器把樣本帶回地球,里面包含著科研技術人員控制火星車辛苦采集到的信息,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探測生命,探測水源。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