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微控制器)是海量電子設備的基礎控制芯片,以往海外大廠占據主要市場份額。2021年以來MCU海外大廠缺貨及價格飛漲現象突出,包括汽車在內的部分下游出現缺芯狀況,國內下游客戶開始加速MCU的供應鏈本土化。我們看好今年國內MCU廠商業(yè)績表現,上市公司建議關注兆易創(chuàng)新、中穎電子、芯海科技、樂鑫科技、北京君正、上海貝嶺、納思達等。
▍缺貨潮催化國產MCU(微控制器)替代,國產廠商迎歷史機遇。
2021年以來半導體芯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價缺貨,而MCU是本輪芯片缺貨中最嚴重的品類之一。MCU產品的正常交貨期在8-10周左右,而目前包括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在內的國際大廠均出現交期延長的情況,交期最多延長4倍。缺貨狀況下MCU渠道市場價格飛漲,以意法半導體為例,爆款型號的渠道價格較2019年漲幅近12倍。
與此同時,部分國產廠商經多年積累,產品技術指標已經完全滿足下游客戶需求,在缺貨背景下提供優(yōu)質便捷的替代方案,下游終端廠商從本地服務效率、供貨安全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綜合考量,也逐步備份本土廠商方案,或直接將海外供應商替換為本土廠商。同時在此前海外廠商占據優(yōu)勢的汽車和工業(yè)級別市場,國內廠商也逐步導入。我們判斷國產化替代不是短期效應,MCU國產廠商迎來歷史性發(fā)展機遇。
▍MCU是在單芯片上實現基礎的計算機系統,汽車、物聯網強勁驅動。
IC Insights預計2021年全球MCU市場160億美元,年復合增速6.7%;汽車和工業(yè)是MCU市場的重要驅動力,根據ASPENCORE,MCU在汽車電子、工業(yè)/醫(yī)療、計算機網絡、消費電子各領域銷售額占比分別為33%、25%、23%、11%,下游領域廣闊。汽車和物聯網是MCU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傳統汽車單車用量在70顆以上,智能汽車單車用量有望超過300顆,將顯著拉動MCU需求。
▍32位MCU市場國內廠商已嶄露頭角,逐步替代海外大廠份額。
目前中高端MCU市場主要被意法半導體(ST)、恩智浦(NXP)、瑞薩(Renesas)、英飛凌(Infineon)、微芯科技(Microchip)等國外大廠壟斷,國內廠商產品主要集中于消費電子細分品類。目前國內外32位MCU大多采用ARM Cortex內核,在ARM Cortex內核MCU市場中,兆易創(chuàng)新已經躋身國內前三,此外中穎電子、華大半導體、芯海科技、極海/艾派克、頂諾微電子等廠商也處于快速成長中。
▍風險因素:
下游需求減弱,產能供應不足,庫存水平持續(xù)推升。
▍投資建議:
MCU海外缺貨帶來供應商本土化機會,我們預計國內MCU頭部廠商有望加速導入下游各類終端客戶,2021年均有望取得較好業(yè)績表現。投資標的方面,上市公司建議關注兆易創(chuàng)新、中穎電子、芯海科技、樂鑫科技、北京君正、上海貝嶺、納思達等。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銀華中證港股通醫(yī)藥衛(wèi)生綜合ETF基金06月13日下跌3.82%
- 廣發(fā)恒生科技ETF(QDII)凈值下跌4.48% 場內價格溢價率為0.65%
- “化石獵人”發(fā)現歐洲最大掠食性恐龍 長度超過10米!
- 《花木蘭》口碑撲街兩年之后的新作 《夢華錄》表現如何?
- 搶車廠的靈魂?CarPlay已經不僅僅是一個APP
- 觀影總人次156.4萬 六一檔電影總票房破5000萬
- “多編劇時代”來了 對劇本而言是好事嗎?
- 《花兒與少年》時隔五年回歸 第四季節(jié)目官宣定檔
- 經紀人員不得發(fā)布或者雇傭營銷號發(fā)布引發(fā)粉絲互撕
- 拿回商標權?魚丁糸回應:一無所悉已請律師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