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合肥6月28日電(記者陳諾、戴威)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杰教授課題組在塑料循環升級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據了解,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氫呼吸”策略,在無需額外添加氫氣或溶劑的情況下將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環狀烴類,為廢棄塑料的“人工碳循環”提供了新方法。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降解示意圖。(曾杰教授課題組供圖)
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隨處可見,然而人們在享受塑料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塑料污染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解決“白色污染”問題,已迫在眉睫。
聚乙烯塑料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其穩定性很高,難以自然降解。考慮到聚乙烯和石油相似的化學結構與組成,在此項研究工作中,曾杰等人借鑒石油工業的技術,把廢棄聚乙烯塑料當成一種“固體石油”,來加工制備石油基下游化學產品。
石油工業中的兩個過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一個是短鏈的汽油餾分催化重整得到更高附加值的環狀烴,這個過程會產生氫氣;另一個是重質油加氫裂化制備短鏈烴,這個過程會消耗氫氣。
在這兩個過程的啟發下,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氫呼吸”策略用以降解高密度聚乙烯塑料。他們開發的分子篩負載金屬釕催化劑,可以一邊讓塑料成環脫氫變成環狀烴,“呼”出氫氣,一邊又讓塑料“吸”入其自身釋放的氫氣,并裂解變成短鏈烴。
研究人員介紹,這一策略利用聚乙烯自身的氫原子替代外加的氫氣,實現了氫元素的“自產自銷”,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得到了更高價值的環狀烴產物。據了解,環狀烴是一種重要的石油化學產品,可以作為合成藥物、染料、樹脂和纖維的原材料,用途廣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韓布興評價道:“這項研究工作將廢棄聚乙烯塑料這類環境污染物用于制備石油基化學產品,為廢棄塑料的‘人工碳循環’提供了新方法,為石油的部分替代提出了新思路。”
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納米技術》。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望鄉臺節選閱讀答案_望鄉臺
- 環球熱頭條丨小哥送外賣途中不幸身亡!杭州明令禁止這種行為
- 深圳市崛起實驗中學2023年高復班招生簡章
- 尚未發現3名失聯人員!汶川山洪泥石流災害搜救仍在進行 世界新動態
- 環球實時: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博物館
- 世界球精選!【畢業季,學長說】江西財經大學校友、翼虎投資董事長余定恒: 識變、應變、再求變
- 云南的這個地方為何能讓外國青年連呼“太美啦”?|世界熱議
- 尾獸和人柱力變成動物角色,我愛羅狡猾,七尾化身數碼寶貝太搭了 天天聚看點
- 重點聚焦!iPad和iPhone如何同時登錄1個微信?iPhone/iPad怎么打開對焦鎖定?
- 速派與邁騰有什么本質區別? 速派和帕薩特選擇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