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尿牛丸深受不少人喜愛,輕輕咬一口,外面口感彈牙,里面湯汁鮮美。但這種美味要看這牛丸是否名副其實,因為市面上賣得號稱撒尿牛丸的,很多里頭可能沒有牛肉。
據傳,撒尿牛丸起源于清朝順治年間江南古鎮松江的王氏家族,后來王氏后人輾轉到香港,撒尿牛丸便逐漸成了香港名吃。之所以叫撒尿牛丸,據說有兩個原因:一是正宗撒尿牛丸會用到蝦爬子(皮皮蝦),在香港它被稱為瀨尿蝦;二是丸中帶湯,一口咬下去湯汁會像撒尿一樣飛濺出來。
正宗撒尿牛丸的做法為:選擇牛后腿肉去筋膜后,不停攪打至膠質狀態,也就是粘在手上不往下掉的狀態,這期間加點鹽調味,然后再加入少許淀粉、冰水攪打上勁兒擠成丸子,中間戳個小洞,將蝦爬子泥、肉皮凍的混合餡料塞進去封口整形,然后擠入溫水中定型5分鐘,水開再煮5分鐘即可。食材中的瘦牛肉和蝦爬子都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肉皮凍的蛋白質屬于膠原蛋白,是撒尿牛丸爆汁的重要原因。另外,牛肉和皮皮蝦中的鐵還是人體易吸收的血紅素鐵,是補鐵的好來源。
目前市面上的撒尿牛丸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牛肉在配料表中排名很靠前,有些甚至是第一,并且標明了牛肉含量,這一類名字通常會標“撒尿牛丸”。第二類是雖然含有牛肉,但排名很靠后,其產品名稱一般是“撒尿肉丸(牛肉風味)”,比如某款產品中,排在配料表第一位的是雞肉,牛肉排在第13位,說明牛肉含量非常低。最后一類是配料表里根本找不到牛肉的影子,其產品名稱也為“撒尿肉丸(牛肉風味)”,吃起來有牛肉味,大概率是因為添加了牛肉香精。所以,消費者購買時一定得細看產品名稱和配料表,同時盡量選脂肪和鈉含量低的產品。▲
關鍵詞: 撒尿牛丸市面上賣得 沒有牛肉 很多里頭可能沒有牛肉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