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啟了汗蒸模式,只要走出門,隨時隨地像是在蒸桑拿,又悶又熱,雨又多的夏季,這些解暑祛濕的小技巧,為了健康得知曉。
健脾祛濕清虛火,都在一碗湯里
夏日炎炎,我們的腎氣很弱,陽氣外發時,腎精也容易發散,我們的腎水處于虧損的狀態,心火旺,腎水弱,這才有了這么多上熱下寒,虛火旺的朋友,前陣子一不留心,我也是被虛火找上門,牙齦腫,嘴角起泡,還一直拉肚子。
所以這段時間內,千萬別貪嘴吃辛辣發物,飲食清淡也不容易上火,再者,我們的脾陽也弱,在濕與熱的雙面打擊下,脾胃也處于虛弱狀態,好好健脾,才能更好地運化掉身體內的濕氣。
有的人虛火旺,實際是陰虛,還會便秘,長痘痘,如果集這些狀況于一身,而無從下手,可以煮上一鍋三豆飲,像是健脾、祛濕、降虛火、滋養腎水,全都“一鍋端”啦!
這里有不同版本的三豆飲,看看哪種更對你的胃口。
清熱降火,利水消腫:赤小豆三豆飲
材料:赤小豆、黑豆、綠豆各15克,冰糖適量。
煎服法:將三種豆類洗凈,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至豆子軟爛,再加冰糖調味,放溫后飲用,可以替代茶飲。
綠色入肝,綠豆最能清熱降火,每到夏季我們都會煮上一鍋綠豆湯,特別解暑。
紅色入心,夏季心火旺,赤小豆有健脾祛濕的作用,降心火,養脾胃。
黑色入腎,黑豆滋養腎陰,補充腎水。
我們的國醫羅大倫老師也非常推薦這個方子,不光可以煮這三種豆,還能加些其他的食材來吃。
心火旺:加蓮子,養心安神,心腎相交;
出虛汗:加麥仁,養心斂汗;
脾胃寒:加生姜,助陽氣,散濕寒;
心慌亂:加桂圓肉,養心血;
脾胃積食,體內痰濕:白扁豆三豆飲
材料:赤小豆、白扁豆各15克,綠豆10克,陳皮2克,黃糖適量。
煎服法:將三種豆類和陳皮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浸泡1小時,大火煮開后小火煲至豆子軟爛,再加黃糖調味,放溫后分次少量飲用。
白扁豆入脾胃經,可以很好地健脾化濕,和中消暑,再加上少量的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有理氣消滯之效,像夏天常見的孩子暑濕氣重,食欲差,每周可以喝1~2次白扁豆三豆飲。
陰虛體熱,氣陰兩虛:黃豆三豆飲
材料:黃豆20克,黑豆15克,綠豆1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煎服法:將三種豆類加水適量浸泡1小時,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煲至豆子軟爛,再加適量糖或蜂蜜調味即可,放溫后可代茶飲多次服用,只喝湯不吃渣。
黃豆具有益氣寬中,健脾潤燥的作用。用黃豆替換赤小豆,祛濕、利水的作用降低,補益的作用增強。
黃豆健脾,黑豆養腎氣,綠豆清熱,這三種豆子合用,既補了正氣,又祛了邪氣。對于氣陰兩虛、肺腎陰虛、燥邪犯肺都很適合,要注意的是積食化熱者不宜飲用黃豆三豆飲。
養好脾胃,身體才能通暢
陰天下雨或是暑熱難耐,這些都是外濕,非人力掌控,但內濕,我們稍努力下就可以去濕氣,身體濕氣重,就去找脾的原因,脾是負責運化水濕的,如果夏季很容易過敏起疹子,長疙瘩,那多半是體內濕氣超出脾胃承受范圍了,開始無規律地外發。
濕熱越重,也得吃些甘淡的食物,有的人越吃不下飯越去吃些辛辣刺激的,這樣吃完脾胃也不舒服,清淡的食物不會增加脾胃的負擔,還能幫助身體化去濕濁氣。推薦幾個脾喜歡的食物:山藥、白扁豆、芡實、茯苓、桂圓、南瓜、姜。這些都是健脾祛濕的食物,慢慢從飲食上去調養,身體的濕氣會一點點被排出來。
清涼解暑,做好這2件事
吃口西瓜清涼解暑
之前我們總數少吃西瓜,寒涼。不過周末就入伏了,西瓜也可以適當吃起來了,俗話說頭伏西瓜賽人參,這時候的西瓜又甜又沙,清理解暑降心火,西瓜翠衣,去掉最外面的皮,中間那層淡綠的翠衣,還可以涼拌或是燉炒,健脾清肺火,解暑熱。
吃西瓜時,最好不要從冰箱中拿出來就吃,太過寒冷還是會刺激脾胃,拉肚子。
中午要休息好
夏季除了養脾,還得養心,而午睡是不錯的養心方式,不僅能精力充沛投入到下午的工作生活中,還能避開暑氣,防止陽氣的消耗,消暑解熱。
高質量的午睡最好睡前不吃油膩食物,不要吃太飽,以平躺或是側臥姿勢為佳,時間也不宜過長,半小時左右即可。
炎炎夏日,喝碗三豆飲,吃吃山藥餅,給脾胃多一層保護。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