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的脾是實質性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部,與機體的消化功能及循環功能無關,在胚胎時期生成各種血細胞,成人后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繁殖場所,對免疫有作用。
中醫的"脾"是藏象,除了解剖概念,更多的是功能概念,概括了消化系統和部分循環系統的功能,認為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主肌肉與四肢等。
一、中醫里脾的功能
(1)主運化水谷,也就是消化;
(2)主升,也就是把食物中的營養輸送到心肺,并防止內臟下垂;
(3)主統血,也就是為血液運行提供約束力和控制力,防止出血,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中醫里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二、脾胃與五臟的關系
(1)心與脾就像一對母子
心臟病要從脾胃治,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
(2)肝與脾胃互相影響
常有伙伴們說,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郁氣滯有關,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反過來,脾胃也會影響肝臟,比如脂肪肝出現的根源就在于脾胃無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處理困難,堆積在肝臟里,從而影響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3)脾胃虛最先影響肺
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協助心臟治理全身。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于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4)脾虛往往腎也虛
人的精力充沛腎氣就充足。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滋養腎臟有關。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為心里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三、如何調脾胃
(1)中醫講甘味屬土入脾,功善和中?!渡褶r本草經》認為甘草“堅筋骨,長肌肉,倍力”,實乃脾胃為后天之本,在體合肌肉、主四肢,通過補脾則能使肌肉強勁、四肢發達。甘草的補脾作用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與脾虛有關病證的治療中。
(2)現代醫學認為,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在免疫功能的調節上發揮重要作用。研究證明,植物活性多糖能夠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分化,修復受損淋巴組織、器官,提升機體免疫功能,對于脾臟等淋巴器官的生長發育及生理功能具有積極的作用。
(3)胃口不好、消化不良,與胃腸道黏膜受損、慢性炎癥有直接關系,植物活性多糖具有增強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吞噬能力,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起到抗炎、抗病菌的作用,對于修復黏膜、改善消化功能意義非凡。
(4)消化、吸收功能與胃腸道益生菌狀態關系密切,膳食纖維是這些益生菌的食物,膳食纖維屬于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即高分子糖類。GPComplex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糖,分子量雖較膳食纖維要小,但結構和功能具有某些相似性,也可作為腸道益生菌的食物,所以有助于提升胃腸道功能。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