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脈動》獲紐約市國際電影節最佳醫學紀錄片獎
2025-03-11 15:49:4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 |
2025-03-11 15:49:4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 |
《腦海脈動》是全球首部系統展現人類與腦血管疾病抗爭歷程的科學紀錄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史料,詳細講述了腦血管疾病治療技術自誕生以來的百年發展歷程。該片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鴻祺發起,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良輔、趙繼宗、吉訓明擔任學術顧問,中國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奠基人、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凌鋒教授,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等多名頂尖專家為紀錄片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持。該片跨越亞洲、歐洲、美洲等三大洲的六個國家拍攝,歷時三年制作完成。全片共六集,通過顯微攝影、三維成像等技術揭秘醫學奇觀,也系統梳理了腦卒中治療技術的百年發展史,從早期的“紅酒開瓶器”式取栓裝置到現代無創血管介入技術,生動呈現了醫學智慧與技術創新。
腦卒中是中國居民疾病死亡首位原因,全球每年超千萬人受其威脅。《腦海脈動》以腦卒中這一全球性健康問題為切入點,通過醫學進步與生命關懷傳遞普世價值。該片既呈現了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也記錄再現了全球科研機構在疾病治療中的各項創新突破,彰顯了人類共同應對疾病挑戰的團結精神。正如評委所言:“這部作品超越了國界,用科學之光點亮了人性的溫暖。”《腦海脈動》的播出與獲獎,不僅提升了公眾對腦血管疾病的認知,也為推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供了生動的科普范例。
《腦海脈動》由曾打造《手術兩百年》《大腦深處》《打開一顆心》等醫學現象級紀錄片的團隊創作,以嚴謹的學術考據與極致的影像美學融合、溯源歷史檔案與探索前沿案例并行,將復雜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敘事,被評價為“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該創作團隊表示,未來將繼續深耕醫學紀錄片領域,以影像之力助力全球健康事業。
紐約市國際電影節(NYCIFF)是國際紀錄片領域的重要平臺,歷屆電影節吸引了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作品參賽。其評審標準注重作品的科學嚴謹性、藝術表達力及社會影響力,尤其在醫學、公益等主題領域具有權威性。此次《腦海脈動》的獲獎,標志著中國科學紀錄片在國際舞臺上的又一次突破,是中國紀錄片“走出去”戰略的又一里程碑。它以扎實的學術底蘊、創新的敘事手法和深切的人文關懷,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影視創作的多元可能與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