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食安辦副主任、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柳軍表示,《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改革創新,突出務實管用,找準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監管中存在的8個薄弱環節,提出了加強協同協作協調的21項具體措施,進一步理清了各部門食品安全責任,填補了全鏈條監管中的空白縫隙,拓展了經營主體監管范疇,完善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增強了食品安全的監管效能。
食品安全工作鏈條長、環節多,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整個食品安全。柳軍表示,《意見》聚焦從農田到餐桌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監管,對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生產、貯存、運輸、寄遞和配送、銷售、消費、進口等各環節進行了系統梳理,并對應存在問題提出了食用農產品協同監管、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審查、食品貯存監管、食品運輸協同監管、食品寄遞和配送安全管理、網絡食品銷售新業態監管、餐飲服務綜合監管、進口食品風險聯防聯控等8個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機制措施。比如,為防止運輸過程中食品受到污染,建立散裝液態食品運輸準運制度;為加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的安全監管,建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食品負面清單制度;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校園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教育部門要會同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健全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全過程管理制度。
隨著大眾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食品寄遞與網絡訂餐已成為高頻場景,但一些配送人員操作不規范會導致餐食變質污染,由此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不容忽視,甚至還有部分不法商家利用寄遞渠道隱蔽性強、跨區域廣的特點銷售假冒偽劣食品,因此健全食品寄遞和配送安全管理尤為重要。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司長司光介紹說,《意見》首次將寄遞配送納入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體系,要求強化食品寄遞安全管理,郵政管理部門要督促郵政企業、快遞企業落實實名收寄、收寄驗視、過機安檢制度,強化郵政和市場監管部門協作,加大對寄遞環節涉食品安全違法線索的核查處置力度,依法打擊利用寄遞渠道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加強網絡訂餐配送安全管理,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網絡訂餐平臺、餐飲經營者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義務,落實網絡訂餐配送環節食品安全責任;網絡訂餐平臺、餐飲經營者應根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結合實際建立適合網絡訂餐配送行業勞動者的培訓模式,強化食品安全法律知識培訓。
相關推薦
- (2025-04-12)21項措施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
- (2025-04-12)助力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伊利集團啟動16億元生育補貼計劃
- (2025-04-12)第十一屆綠色發展論壇暨綠色低碳賦能高質量發展實踐案例征集展示活動啟動
- (2025-04-12)新華酒業周報:古井貢酒2024營收235.78億元;洋河入選工信部首批“萬兆工廠”;第十四屆中國白酒T9峰會召開
- (2025-04-12)百年青啤:持“質”以恒 煥消費新光